【线上分享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线上分享会NO.68#成功举行

2024-11-25

【线上分享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线上分享会NO.68#成功举行

11月25日下午,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主办的第六十八期“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线上分享会”成功举行。本期分享主题为《COP29要点回顾及未来国际气候政策展望》。


11月24日凌晨,旨在推动全球气候行动,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挑战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闭幕。经过长达两周的艰苦谈判,大会就落实《公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通过20余项决定,达成了名为“巴库气候团结契约”的一揽子平衡成果,达成了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同时完成了《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


本期线上分享会邀请伦敦大学学院(UCL)可持续基建转型首席教授、可持续建筑学院副院长,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中心秘书长梁希作为嘉宾,对COP29要点进行回顾,对未来国际气候政策趋势做出展望。


梁希教授拥有剑桥大学商学院能源政策和气候金融博士学位,剑桥大学管理学研究和华威大学过程工程的两个硕士学位(管理研究硕士和过程技术硕士),帝国理工学院颁发的文凭(DIC)(能源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专业)和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曾任爱丁堡大学商学院能源金融副教授和商业与气候变化中心主任,埃克塞特大学地理系能源政策讲师。梁希教授兼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CIFA)常委、碳市场专委会常委、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副主任、科学碳目标金融顾问委员会成员、英国气候兼容性基建投资项目顾问。


梁希教授围绕公约进程回顾、气候资金机制、巴黎协定6.4条下的全球碳市场、NDC更新,以及未来五年国际气候政策展望等要素展开分享。回顾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历史,以及化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通过和生效过程,以及缔约方大会(COP)的决策机制;概述了UNFCCC的主要里程碑,包括京都议定书的通过和生效,以及巴黎协定的签署和生效;讨论了气候谈判议题的分类,以及气候谈判中的前十项重要议题,包括透明度和减缓措施作为谈判的核心议题;描述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小岛国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等不同利益群体的立场和要求。


梁希教授介绍,在气候融资方面,发展中国家呼吁发达国家通过新集体量化目标机制(NCQG)在2035年前提供每年1.3万亿美元的资助,并包括6000亿美元的赠款。然而,发达国家对此表示拒绝,并最终同意通过发达国家和多边金融机构等多种渠道提供3000亿美元的各种形式气候资金。这一决定引发了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批评,他们认为资金承诺不足,欧盟则认为这一承诺是现实和有意义的。全球碳市场建设方面,COP29对巴黎协定第6条下的全球碳市场进行了进一步指导,包括合作模式的指引和机制下的进一步指引;国家自主贡献(NDC)的更新也是COP29的重要议题之一。NDC详细描述了各国如何为《巴黎协定》中概述的全球温度目标做出贡献,包括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和帮助将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2℃的计划。


展望未来,梁希教授表示,国际气候政策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美国气候政策的不确定性、多边谈判与单边行动的平衡、自由贸易与履约成本的考量、碳交易市场的完善、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提升、公正转型的推进、经济状况与各国财政资源的分配以及技术革新的影响等。


在互动环节,梁希教授就“对2025年在巴西举办的COP30的期待及中国将扮演的角色、对中国核证资源减排量CCER机制未来参与全球碳市场的看法”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他表示,随着第三十届气候大会(COP30)的临近,国际社会期待在关键议题上取得更多成果,包括进一步的气候融资承诺、如何引导全球碳市场的高质量发展、NDC的更新和强化,以及大国如何塑造国际气候政策的领导力等。


第六十八期线上分享会圆满完成,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将持续组织绿色及可持续金融能力建设活动,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