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我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11月3日,“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实践与探索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平安金融中心举行。本次论坛旨在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中提出的关于深圳金融机构环境信息强制披露的相关工作,深入解读《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提升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实践和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本次论坛由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主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担任支持单位,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承办,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协办,中国基金报提供媒体支持。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新东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派员参加,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程振华以及来自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智库、国际组织、市场机构的近50位嘉宾现场参会。另有6万余位线上观众通过中国基金报和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小鹅通直播平台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陈海鸥主持。
2022年9月,市金融局联合中人行深圳中支、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发布了《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以《绿金条例》为基础,充分衔接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标准框架,明确指标含义及核算披露方法,制定了具有深圳特色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既是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实操指导,也是市金融局对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行为进行日常监管的执法依据,市金融局将据此启动《绿金条例》环境信息强制披露主体的行为监管和报告质量检查工作。
王新东副局长对辖区金融机构提出工作要求:一是金融机构尤其是我市注册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人、享受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的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公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机构投资者要尽快自查,认真履行环境信息披露义务,尽早推动公司高层、中层和基层的环境信息披露行动。二是其他非强制披露金融机构要主动布局、提早谋划,做好启动前的组织、协调、统筹工作,确立信息披露框架,合理合规获取金融机构战略、目标、规划、风险管理等定性内容,及自身运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等定量内容。三是金融机构可借助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及金融科技手段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程振华在欢迎辞中表示,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是国务院批准并出资设立、专门从事金融基础设施服务的中央金融企业。中央结算公司积极服务绿色发展,全面深度参与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建设,提供绿色债券发行、登记、托管、结算、付息兑付、估值、担保品管理、信息披露等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央结算公司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探索主要聚焦于:一是构建中债绿色指标体系,创建国际首个绿债环境效益数据库,制定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的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促进金融市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化、数字化建设;二是发布中债绿色主题估值产品,建设中债ESG评价体系,实现境内发债主体和上市公司全覆盖,为市场提供绿色投资跟踪标的;三是创建全国首个标准化绿色债券担保品管理产品,整合形成5000亿元的高品质绿色担保品池,促进绿色资产应用;四是持续发挥金融基础设施的绿色金融专业智库作用。下一步,中央结算公司将继续立足深圳,开展绿色金融领域先行先试,为深圳打造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先锋”贡献力量。
普华永道ESG披露与管理咨询业务总监徐晓宇作了题为《国内外金融机构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进程》的主旨演讲。她介绍了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的全球趋势与国内要求,分析了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挑战并提出建议,并介绍了普华永道为客户提供创新性和变革性的ESG和绿色金融解决方案。徐晓宇总监表示,全球减排行动虽有成效,但步伐仍然迟缓,无法满足既定目标,金融机构需要提高投资规模并关注气候风险,推动实现深度减排,随着国际ESG监管要求提升,气候信息披露成为重点。为加强金融体系及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于2015年12月成立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 (简称“TCFD”)工作组,以就企业如何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披露明确、可比较和一致的信息进行研究和提出建议。
针对“缺乏专项战略规划和清晰发展目标、治理架构和制度体系尚未完善、气候风险分析及压力测试缺乏技术指导、绿色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数据质量有待提升、金融机构全面碳核算数据基础较差外部依赖性高”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难点与痛点,徐晓宇总监建议,一是制定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与目标,二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相关治理架构,三是开展环境、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分析,四是规范绿色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数据收集与测算,五是加强投融资活动碳排放信息收集、核算、披露与应用。
商道纵横合伙人张智作了题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要求与实践》的主旨演讲。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对环境关注度显著提升,持续出台环境相关披露政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上市公司主动对外披露环境相关信息,披露主动性增强,但披露程度存在差异,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与潜力。呈现出以下几个实践特点:一是强监管行业信息披露领先,中国人民银行于2021年7月22日正式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是金融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境内成立的银行、资管、期货、信托、保险与证券行业。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既要完成自身环境信息披露,同时要通过投融资引导其他上市公司注重环境管理。二是行业头部企业开始关注碳中和,依据《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2020年度)》,1135家披露环境信息的中国上市公司,800余家企业主动公开碳信息,整体温室气体披露平均得分率为17.80%,70.75%企业已将“双碳”战略整合至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框架,总体尚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参考国际框架,气候变化逐步纳入环境信息披露框架,依据商道纵横《A股上市公司2021年度ESG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披露ESG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5%的公司已参照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框架,披露公司在环境管理、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实践与考量。
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主任孙旭为大家介绍与解读了《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编制背景、披露主体、披露要求,以及深圳市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支撑和目前环境信息披露工作的实践进展情况。她表示,依据《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第三十八条:“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对资金投向的企业、项目或者资产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信息进行披露“,2022年1月《指引》编制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五轮意见征求,于9月30日《深圳市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正式颁布。据孙旭主任介绍,《指引》以特区内注册的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人、已经享受绿色金融优惠政策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以上的银行、公募、私募、机构投资者为披露主体,以细化指标要求、对标国际先进、强制与鼓励相结合为原则,涵盖基本信息、战略目标、治理结构、政策制度、环境风险管理、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以及能力建设、创新案例及研究和数据质量管理等内容,并对披露形式、时间要求、披露渠道和第三方意见作了具体要求。
中央结算公司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段怡然分享了《中债绿色指标体系以及在深圳的实践应用》,她表示,中债绿色指标体系是国内首个针对绿色项目细分行业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基于《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标准规范和实际披露情况,针对200余个绿色细分行业设置40余个环境效益指标,为绿债市场提供了规范、便利的披露标准,助力解决深圳金融机构投融资活动环境效益信息披露痛点难点。同时,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构建国内外首个集中展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的“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数据库”,以及中英双语的“中债-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门户”网站,为全市场用户提供全品种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绿色金融前沿资讯和研究成果,持续打造智能化、集成化的一站式绿色债券信息平台。下一步,中央结算公司深圳分公司将持续做好中债绿色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深圳地方标准《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落地应用,并探索成为湾区标准;立足深圳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基础设施平台,为国内外提供绿色金融信息服务;鼓励、引导发行人按照统一标准,在中债绿债信息平台开展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提升绿色债券市场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水平。
圆桌论坛环节,在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德全博士的主持下,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中国政策洞察总监钱毓益、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浙鸿、深圳能源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敬红、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授信管理部中级风险经理张馨尹、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徐洪峰副总裁等嘉宾就各自所在机构的治理结构、组织体系、执行层面的做法;在披露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环披如何与业务发展及业务创新相结合;环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对未来环披趋势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如何更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实践,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话题分享了各自观点。
长城证券副总裁徐浙鸿表示,长城证券根植于深圳27年,是华能集团旗下唯一一家控股的证券公司,致力于成为精于电力能源领域的一流证券公司。今年6月,长城证券披露了首份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对于证券公司来说,环境信息披露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专业机构对于证券公司上市券商ESG评级的统计分析上看,上市券商ESG评级分数比较高,但从分项看,环境治理这块很高,说明上市券商在治理结构、制度建设方面都比较完善,恰恰在环境信息上得分有一半比较低,说明证券公司要么是对环境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披露不足。此外,券商在进行投融资环境效益方面,也存在被投企业环境效益如何测算和计量的问题。
深圳能源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敬红表示,深圳能源集团财务公司依托国家双碳战略和深圳能源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近两年连续被评为深圳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在绿色金融开展方面也形成了一些特色,加强了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制度流程、授权审批等方面专题建设,并设置了专门的绿色金融职能部门及专职岗位。今年开始的环境信息披露,总体顺利,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除了客观的数据标准方面问题外,能源集团内部由于产业发展不平衡,各成员单位相关的数据体系不尽一致,也造成信息披露困难。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开展,也推动了集团和财务公司加快建设碳排放、碳捕捉、环境影响的数据管控体系建设,加强了集团碳资产方面的整理工作,给金融产品创新创造了更多机会空间。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授信管理部中级风险经理张馨尹表示,2022年的4月,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在深圳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率先发布了2021年度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在报告编制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如何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把各层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跟总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有一个区分度,突出深圳的特色。此外,还存在内外部协调问题,对客户的数据积累不够问题,以及测算标准的问题。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中国政策洞察总监钱毓益表示,今年ACCA将会和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一起合作,对20家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做初步审阅。初审过程中,看到各家金融机构提供的非常大量的数据节点。但是遗憾的是,几乎没有机构明确指出哪几个是机构最重要的指标和目标。如果能够在董事会层面确定一到两个和环境相关的重要指标,将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中,从上至下沟通贯穿,就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个层级的员工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中诚信绿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副总裁徐洪峰表示,从目前所接触到的案例看,最突出的困难是非银金融机构,包括绿色资产的识别认定、内部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的确定。对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结合环披报告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比如环境气侯相关的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所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建议必须要统一相关的计算口径、统计口径。今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联盟已经成立了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委员会,对于标准的统一、互认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因为现在相当一部分环评报告都是借助第三方金融机构的支持的。建议与香港的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互动和交流,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环披和ESG的评级或者报告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主持人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德全博士表示,无论是环境信息披露还是ESG信息披露,主要的根本价值是在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实质性的转变,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治理共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圳将充分利用自身的基础优势,进一步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实践,在推动大湾区环境信息披露上探索并形成模式经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https://wor.h5.xeknow.com/sl/44iZ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