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深圳中行金融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先行示范展新篇

时间:

2024-08-22

作者:

浏览次数: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以下简称“深圳中行”)是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的副会长单位。2019年11月,中国银行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中国银行服务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全方位金融助力。五年蹄疾步稳,从制造业贷款余额超19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国际贸易结算及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均稳居市场第一,到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贷款、绿色贷款余额破千亿元;从为30万余香港居民办理“大湾区开户易”业务,到创新推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服务,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持续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助推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落地,成为其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生动注脚。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先行示范向“新”而行,“五篇大文章”大有可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探索中,深圳中行作为金融领域排头兵,扎根特区深度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以新气象、新作为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深圳朝着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稳步前行。



浇筑高质量发展基石,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形成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圳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服务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04.2%、36.0%。


“20+8”产业集群,正逐步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深圳自2022年6月实施“20+8”产业集群行动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5万亿元、增长8.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1.9%。深圳中行紧密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布局,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高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该行不断完善科技金融组织架构与服务体系,成立科创金融与综合经营部,加强科技金融中心和科技金融特色网点建设。通过开发“中银科创夸腾系统”、推出“科创贷”“腾飞贷”等创新金融产品的举措,深圳中行打破传统信贷模式的束缚,为轻资产、高成长的科技企业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目前,深圳中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为深圳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贡献金融力量。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深圳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民营企业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有着百万级的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深圳稳定就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布局普惠金融领域时,深圳中行愈发注重“场景”运营和数字化建设,推出“专精特新贷”“个体深信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力求精准对接并提供金融服务,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在针对供应链、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方面,深圳中行更是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涵盖利率定价、授信审批、授信管理等多个环节。该行特别聚焦制造业领域链上的小微企业,推出了“链式惠贷”“制造贷”等专属服务方案。作为国有大行,深圳中行深知自身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通过“鹏农贷”等涉农贷款、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深圳作为我国超大城市中万元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最低的典范,一直秉持先行先试的精神,践行“因绿而美,向绿发展”的理念。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也成为深圳产业转型新赛道。深圳中行始终与绿色之城同频共振,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并制定了绿色金融五年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连续三年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该行持续加大对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授信支持,支持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探索区域性环保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模式,落地深圳首笔ESG表现挂钩类贷款、分行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深圳首批“平急两用”项目绿色贷款,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1600亿元,为深圳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助力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


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深圳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加快推进重大平台开发建设。5年来,深圳积极推进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在支持前海建设方面,中国银行成立前海蛇口分行,为上万家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发布一年半来,深圳中行率先落地前海进口企业境外购汇、人民币资本金结算免开专用账户、NRA人民币账户办理大额存单等试点业务,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助力金融业对外开放。为全力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重点平台建设,深圳中行成立河套皇岗分行,向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强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已为4家机构成功办理了“科汇通”试点业务,打通科研资金入境渠道,助力深港两地科技创新要素的跨境流动。


金融力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宏观层面,中国银行成立大湾区金融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发基地,围绕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加强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信息搜集与研究分析,提高研究质量,服务国家战略。基础建设方面,深圳中行综合运用固定资产贷款、发债、REITs等综合化投融资方案,积极支持铁路、航空、公路、港口、物流等交通物流企业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助力大湾区实现交通“硬联通”。同时,深圳中行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积极搭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支付、理财体验的创新产品。2019年,中国银行率先推出“大湾区开户易”业务,已为超30万香港居民“足不出港”办理内地银行账户。今年2月,深圳中行成功落地了“跨境理财通2.0”,实现了提升服务体验、优化准入条件、拓宽试点范围的全面落地,不仅降低了跨境金融服务的门槛和成本,还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的“软联通”。


金融服务创新升级,助力企业“扬帆起航”。深圳中行持续加强对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信贷支持,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扩面,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服务质效,持续优化贸易新业态产品与服务,加大对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的综合金融支持。2024年1—7月,深圳中行服务跨境客户数超3万家,国际贸易结算和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持续领先市场位居前茅;累计为超2200户外贸企业提供近2400亿元信贷支持,有效缓解外贸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牢记高质量发展目标,助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更是强调,“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为先行示范区,深圳肩负着建设民生幸福标杆的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圳改革开放时代画卷上的主题色。金融力量如何践行“金融为民”的使命,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金融为民,深耕民生服务领域。深圳中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等措施,不断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暖心工程拥抱新市民。深圳是属于有志之士的创业沃土,大批心怀创业热血的新市民来到这里,深圳中行针对创业群体的诉求,推出“启航贷”“创业担保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有效缓解了新市民在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资金压力,并且首创“鹏城新市民快乐‘梦享家’”新市民专属金融服务品牌,致力于满足新市民群体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深圳中行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旨在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做好养老金融答卷,助力打造深圳特色的“享老”生活。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银发群体数量愈加庞大,深圳养老产业迎来了新机遇,也对养老金融提出了更多新需求。深圳中行服务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社保、年金、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持续增长。除了进一步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更为养老产业优质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同时,深圳中行还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立无障碍服务设施,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致力于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金融时代,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深圳中行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应用,以数字金融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该行推出的中银企易达、“中银在家”小程序等线上化创新产品,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在深圳这座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中,深圳中行紧密围绕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场景建设,结合深港跨境支付实际需求,推出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开启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应用新场景。


高质量发展号角嘹亮,深圳中行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将百年中行红色基因与特区精神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厚植特区改革开放基因、彰显粤港澳大湾区新时期新气象的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服务民生保障中持续贡献中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