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深圳再突破。2月11日,记者在深圳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的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末,深圳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首次破万亿大关,达到10230.91亿元,较年初增长21.07%。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深圳财险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签单保费3424.16万元,为高环境风险行业提供33.86亿元风险保障。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80.31亿元,同比增长27.33%。从“20+8”产业前沿,到山海连城海岸一线,再到城市建设的细枝末梢,深圳绿色金融创新不断涌现,持续助力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锚定“新三样”,提供立体式绿色金融产品框架
深圳金融业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服务实体绿色低碳转型。聚焦“20+8”产业集群,提供节能、减污、降碳、增绿、防灾相关的金融服务,积极支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城市建设节能降碳,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深圳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容量已超44万千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过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支持往往单笔金额较小、项目众多,且企业对审批效率、融资成本要求较高,相对传统的单笔单批业务模式效率较慢,难以满足该类型项目的融资需要。
日前,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成功落地的首笔分布式光伏项目贷款,给予了某智慧能源有限公司300万元贷款。针对分布式光伏融资的难点问题,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推出光伏贷产品,运用ESG风险管理系统,在客户数据模型基础上,融合附加项目电费收入权质押担保等多种信用保障措施,实现项目贷款以信用方式办理的突破。项目在龙岗某工业园使用近一年来,发电量已超过80万千万时,实现年节约标准煤超150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60吨。
“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将绿色金融与深圳区域产业特点以及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向企业提供一揽子、全链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服务,打造包括绿色贷款、绿色供应链、绿色存款、绿色债券等品种在内的立体式绿色金融产品框架。”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孙炜说。
助力企业“出海”,编制ESG一揽子方案
近年来,企业出海成为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更需要金融机构助力实体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年,兴业银行深圳分行支持手机终端领先企业搭建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ESG管理架构,制定可持续发展融资框架,切实帮助提升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海外影响力的同时,落地深圳区域首笔符合国际标准下的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24年又与该企业联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剑桥嘉治商学院(CJBS)在线下进行《欧盟绿色转型背景下,银行如何通过服务企业ESG建设支持企业“出海”》课题研究并举办成果评选赛,提出银行助力企业“出海”的ESG一揽子方案。24年该行又为深圳某上市公司下属能源公司编制企业首份 ESG 报告,并落地“科技+ESG”双挂钩贷款。
兴业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薛敏谈到,近年来,兴业银行发挥兴业碳金融研究院融智服务优势,持续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智力支持,积极构建碳盘查、“双碳”目标咨询等一系列咨询服务产品,打造ESG咨询管理服务标杆案例。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兴业银行人行口径绿色贷款余额9679亿元,较上年增长1589亿元,增幅达20%,持续保持国内股份制银行第一。其中,在“降碳”领域绿色贷款占比达70%。
定制保险,将生态保护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保险保障
积极响应“双碳”战略,深圳保险行业探索践行“绿色保险+服务+科技”等创新模式,推动绿色保险产品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升级,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是绿色深圳的一张闪亮名片。早在2023年,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就创新推出首单红树林蓝色碳汇指数保险,以红树林遭遇自然气象灾害、虫害等风险导致的碳汇值损失为保障内容,通过“碳汇指数”量化碳汇损失,利用遥感技术、实地采样及样方调查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精确测量碳汇量,从而将复杂的生态保护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保险保障。
不仅于此,在绿色产业保险方面,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创新生态保护保险模式,开发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古树名木保护险、海洋碳汇指数保险等多款产品。在绿色生活保险方面,不断推动新能源产业保险服务提质扩面,推出了覆盖新能源车辆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方案,并为光伏、风能等绿色能源项目量身定制了专属保险产品,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了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支持。在绿色建筑领域,落地绿色建筑性能保证保险,该保险还为企业申请绿色贷款提供担保,实现绿色保险与银行绿色贷款的有机结合。
“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积极围绕多场景构建全方位保险保障,逐步形成了以节能降碳、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绿色建筑等为一体的产品服务体系。”平安财险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李晴说,截至2024年底,绿色保险相关产品超50个,当年实现绿色保险保费接近30亿元,近两年绿色保险保费复合增长超20%。
风险减量,助力政府“事前安全有预防,事后赔付有兜底”
在绿色金融服务中,保险公司风险减量服务有效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建筑领域,小散工程有点多、面广、工期短、规模小、纳管不到位等痛点,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与深圳市住建局共同推动“小散工程”安责险线上投保备案系统,成为工程领域风险减量管理创新举措。
该系统将安责险投保引入各区小散工程备案流程中,按照“统一险种、统一保障范围、统一赔偿标准”的原则管理。一方面为小散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另一方面,借助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功能,在保费中计提一定比例费用,用于辅助街道安全巡查,引入智能监控设备等。
“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积极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在小散工程安责险等多个领域创新’保险+科技+事故预防服务’模式,助力政府打造’事前安全有预防,事后赔付有兜底’的风险管理闭环。”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幸谈到,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公司为绿色保险客户提供冬春季火灾排查、汛期预警和风险排查服务,2024年安责险风险减量服务整改消除隐患1014个,环责险整改隐患287个,进一步降低事故率。2024年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出具绿色保险保单超过843万张,提供保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支付赔款超过28亿元。
向绿而行,深圳金融机构持续探索建设更加卓有成效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产品服务组合,大力支持经济社会的全面低碳转型发展。
来源|深视新闻 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