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5-04-24

作者:

浏览次数:


【行业动态】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

2025年4月23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金融运行有关情况。本次发布会还邀请了招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就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开展情况答记者问。


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科技日报、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保险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新京报(贝壳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财联社、每日经济新闻、经济观察报、经济参考报、中国经营报、中国基金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南都湾财社、羊城晚报、晶报、北京商报、财新网、香港商报、香港文汇报、南方周末、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财经生活频道、深圳报业集团视听中心等31家媒体参加。


姜莉莉

深圳人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


金融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对深圳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


2025年一季度,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支持深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信贷总量平稳增长。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97万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81万亿元,存款、贷款一季度增量均超过30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非金融企业存款均实现同比多增;住户贷款较年初增加430.55亿元,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1.2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巩固。2025年一季度,深圳市银行业机构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深圳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2.8%,较上年末提升0.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0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3%,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整体增速5个百分点。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强化利率政策执行,推动金融机构加强利率自律管理,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兼顾银行业稳健经营和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促消费、扩投资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2025年3月,深圳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79%,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



庞春阳

深圳人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副处长


健全深圳政策落实框架体系,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牵头出台深圳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实施方案,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完善“1+5”精细化政策框架。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23万亿元,绿色贷款余额1.27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0万亿元,居全国各城市前列。


科技金融先行示范。运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支持“两重两新”,已落地贷款金额超过300亿元。推动“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特色品牌增量扩面,24家银行为82家企业通过“腾飞贷”模式发放贷款24.5亿元;“科技初创通”助力2516家企业获得贷款27.5亿元。持续推动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12条”落实落细,综合运用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超过160亿元。


绿色金融稳步推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估。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做好气候投融资等项目融资对接。持续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商业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金额180亿元。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地方金融局印发《推广“降碳贷”业务模式的工作方案》,累计授信3.8亿元。


普惠金融利民惠企。牵头出台20条金融支持举措力挺深圳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个体通”“小微通”“深质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超11万户,提供授信近20亿元。联合市财政、国资等部门印发《“跨越贷”试点方案》,为“无贷户”提供“企业有画像、贷前有担保”的服务体系,17家企业获批贷款4880万元。


数字金融提质增效。持续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开展“数字金融”主题工具、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已在深圳市推出7批次共15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其中4个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项目。指导地方征信平台归集共享37个政府部门和单位近27亿条涉企信用数据,促成企业获得融资5390亿元。


宋洁章


深圳人行支付结算处(营业室)副处长


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区,助力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年1月至4月7日,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达69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其中,外籍人员168万人次,同比增长41%。面对持续增加的外籍人员来深支付需求,深圳着力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以优化支付服务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关经验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32条创新举措及典型经验之一,获全国推广。


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超4.4万商户可刷外卡,4156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1645个银行网点、37家兑换特许机构网点可兑换外币,发放数币硬钱包近3万张,兑换零钱包34.96万个。2025年1至3月,外籍人员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8.09%、34.74%。


持续推广港人代理见证业务,破解来华人员“开户难”。


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近期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新增3家银行开展代理见证业务,目前共有8家银行的近400家香港见证银行网点可办理该业务。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辖内银行已为港人代理见证开户超40万户,累计交易近320亿元,占大湾区九成。此外,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还在全域推广简易开户服务,打造181家外语服务标准化样板网点,开户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深入涉外场景,为外籍人员提供贴身场景化特色服务。


针对外籍人士居住聚集区、消费密集区、涉外会议、涉外培训等特色场景,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组织深圳辖内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多场支付服务上门活动,通过宣传支付知识、提供业务咨询及现场办理服务,精准提升外籍人员在深工作学习、短居旅游的支付便利性。


推动综合服务区标杆建设,提升入境支付体验。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由市委外办牵头,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通信管理局、深圳边检、市口岸办、深圳机场(集团)等多部门,建设2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支付、文旅、通讯、交通、移民事务五大版块服务。截至2025年3月末,2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支付版块共受理业务咨询5258人次,业务办理683人次。


指导财付通创新推出“来华零钱包”,持续优化“外包内用”“外卡内绑”,不断提升来华消费支付体验。


在罗湖区、河套首批落地微信支付“来华零钱包”。指导财付通与中国银联、银联国际合作,在2018年支持微信香港钱包首创“外包内用”的基础上,新增推动香港的八达通、中银香港钱包,泰国KPLUS,马来西亚ICBC Pay等10家境外钱包在境内上线。


长效化开展“蓝马甲”支付服务巡查。


指导深圳银联开展“蓝马甲在行动”商户巡检,2025年以来对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8大场景、近40个重点商圈、超1.2万家重点商户进行“巡检-反馈-优化-核实”,全面推动商圈支付环境的优化升级,确保重点场所全面保障。组织金融机构在深圳商圈提供“应急兜底”支付服务,紧急情况下联合兜底网格员上门为外籍消费者提供取现、刷卡等服务。



饶俊英


深圳人行国际收支处一级调研员


深化政银企协同,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标杆


2025年1月,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正式启动“跨境金融服务走进各区”活动。活动聚焦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破解“难点”、打通“堵点”,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活动已先后在罗湖、福田两区开展专场服务,围绕“跨境金融服务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和“跨境人民币服务外贸高质量发展”两大主题,通过政策解读、产品展示、需求对接等形式提供常态化金融服务支持。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成效显著。


2024年2月,深圳市辖内实施高水平试点政策,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以高水平开放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辖内超1500家企业享受便利化政策红利,业务规模超1400亿美元。


支持贸易新业态高质量发展。


拓展银行跨境电商结算渠道,支持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服务21万家企业,业务规模529亿美元。支持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业务,服务商户1.3万家,业务量居全国前列。支持外贸新业态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截至2025年3月末,累计结算金额达1.2万亿元。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优化升级,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多样化投资需求。


自“跨境理财通”2.0落地以来,深圳银行新增个人投资者2.7万名,跨境收付合计420亿元,较1.0时代增长超6倍,占大湾区的比重近五成。



记者提问


上海证券报记者


问题1:


请问招商银行如何发挥总部优势,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范雨


招商银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


:感谢您的提问。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贯彻落实人行有关政策要求,招商银行立足于“一个聚焦、三个加强”,聚焦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加强生态资源协同,做强生态化;加强产品服务创新,做深专业化;加强组织机制建设,做实体系化,推动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服务科企超16万户,科技贷款规模近6000亿;其中服务深圳科企近2万户(覆盖率超50%),科技贷款规模近500亿。


做强生态化。


招行早在2010年即推出“千鹰展翼”创新型成长企业培育计划,沉淀良好的生态服务基础。十余年间与各界伙伴联手合作,建立了政务、资本、产业三大生态联盟。与政府机构共建政银联盟;与交易所、投资机构等共建资本市场联盟;与产业园区、链主企业共建产业联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圳分行协同科创委为双创大赛参赛企业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联动人社局和担保公司,推出贴息贴保政策性产品“创业担保贷”。自业务开展以来,累计发放额全市第一;与高新投等担保公司深化合作,2024年内服务科企近500户,提供贷款支持超20亿。


做深专业化。


招商银行围绕银行融资、财资管理、资本对接、跨境发展、留才用才等科技企业五大核心需求场景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并聚焦需求最集中的银行融资场景,依托“资质分”模型推出科企专属融资产品“科创贷”,识别财务指标之外的“含科量”,解决科企融资难问题。产品上线一年以来,授信规模突破150亿。


深圳分行推出科创PE贷为尚处于投入和成长阶段,但具备良好成长性的基金被投科企提供授信支持。产品推广2年来已累计服务科企近500户,授信超50亿。


做实体系化。


招行建立了科技金融“1+20+100”的组织阵型,总行成立科技金融委员会,由行领导担任主任委员统筹规划发展路径;在科技企业和资源聚集的地区确定了“20”家科技金融重点分行;在重点分行中优选服务基础较好、科企集中度较高的区域,挂牌科技金融专门支行,合计“100”余家,作为科企服务主阵地。为引导各专营机构集中资源服务初创及成长期科技企业,招行围绕专门队伍、产品、政策、机构、考评、流程建立“六个专门”工作机制,明确重点工作方向,提高服务科企的积极性。


深圳分行在科技企业集中的区域确定了南山科创、高新园科创、光明支行等8家科技金融专门支行,并围绕“六专”机制制定了内部管理办法,引导专门支行做早做小做科技,提升服务质效。截至2024年末,专门支行共计提供了近200亿的贷款支持,占分行深圳地区科技贷款规模的50%。


招商银行与科技企业有着相近的成长经历、相似的创新基因,发自内心地帮助、支持科技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招商银行总行与深圳分行将逐步夯实和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陪伴在深创业的科技企业一道,为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强市贡献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问题2:


请问深圳农商银行如何发挥中小银行的优势,支持长尾民营企业客户创新发展?



陈琳


深圳农商银行公司金融总部负责人


答: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支持科技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部门先后出台了《统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深圳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金融支持科技金融、民营经济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作为地方法人银行,深圳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针对科技企业“高技术、高成长、高需求、轻资产”的特性,秉承“做早、做小、做硬科技”的服务理念,全力支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截至2025年3月末,深圳农商银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已超300亿元,同比增长25%;贷款户数超3600户,同比增长23%;服务深圳市超五分之一的科技型企业,且超98%为民营中小微企业。


在“做早”方面,我们致力于下沉服务,护航早期科技企业。首先,我们构建了“毛细血管式”服务网络,依托总部扎根深圳的地缘优势,凭借高效决策机制与密集网点布局,形成“1+4+N”立体服务体系,深入社区、产业园区,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其次,我们开展了“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服务矩阵,全面摸排初创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做小”方面,我们坚持精准滴灌,创新服务模式。我们构建了“三维”产品矩阵,针对科技企业缺乏传统抵押物的痛点,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针对科技企业融资“不充分、不解渴”的痛点,在深圳人行指导下推广“腾飞贷”,为企业提供更高额度、更长期限的授信支持。同时,我们还设立专职审批中心,开辟绿色通道,提高科企授信、用信时效;通过差异化定价、利率优惠活动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依托数字化手段,提高风险评价的准确度。


在“做硬科技”方面,我们硬核发力,激活动能生态圈,加大支持推动技术攻坚。通过成立专项行研小组,研究重点战略产业,为一线营销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构筑了“融资+融智”生态圈,赋能硬科技企业发展。打造智慧园区平台,组建专业团队驻点服务;联动多方开展主题营销、路演及投资价值赛等活动;与多家担保机构达成科技批担合作;携手星展银行构建一体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未来,深圳农商银行将继续按照人民银行的指导精神,深入贯彻政策文件要求,坚守“做早、做小、做硬科技”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服务优化与数字化转型。




深圳特区报记者


问题3:


请问农行深圳市分行在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江浩立


深圳农行信用管理部总经理


答:感谢您的提问。农行深圳市分行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7部门关于印发《关于统筹做好深圳绿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的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保障、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全方位推进绿色金融进入新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3月末,按人行新统计口径,农行深圳市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超1300亿,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从2019年末的3%增加至2025年3月末的18%,实现绿色信贷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着力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农行深圳市分行成立了跨部门、分支行联动的绿色金融/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明确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要点,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值得一提的是,农行深圳市分行多年持续推进“Go Green绿色农行”金融品牌建设,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打造“绿色、环保、公益”的“绿色银行”。


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服务体系。


产品迭代升级。


绿色债券方面,农行深圳市分行是最早践行绿色债券创新服务的承销机构之一,打造注册发行绿色债券的快速通道。2018年,牵头承销深圳首单银行间市场绿色资产支持票据;2021年,承销深圳同期限最大规模、价格最优的碳中和债;2022年,承销粤港澳大湾区银行间市场首单蓝色债券;2024年,承销系统内首笔及大湾区首笔“碳中和+乡村振兴+革命老区”三标债券、深圳地区首笔国企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等创新绿色项目,形成良好的先行示范效应。绿色信贷方面,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及碳金融产品创新,推出如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专属绿贷产品。


服务能力升级。


农行深圳市分行积极支持节能降碳、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重点领域,对重点项目实施审批及投放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金融活水”。农行深圳市分行特别关注本地绿色发展重点产业,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新兴绿色低碳领域发展前景良好的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引导支持工商业企业在生产贸易过程的节能降碳。截至2025年3月末,农行深圳市分行在节能降碳领域信贷支持超300亿,占绿色贷款比重24%。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深圳市分行持续探索服务模式创新,运用科技赋能供应链融资,将绿色与普惠相结合,开展绿色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保理e融”及“订单e贷”业务,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盘活应收类资产,将供应链打造成“共赢链”,护航绿色企业健康发展。


三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绿色金融风控能力。


农行深圳市分行高度重视ESG风险管理,连续三年对外发布《年度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对分行投融资活动和自身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核算披露,探索开展火电、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气候环境压力测试,进一步提升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管理水平。


下一步,农行深圳市分行将继续在深圳人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全力推进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继续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支持深圳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深圳商报记者


问题4:


请问深圳征信作为地方征信平台(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如何发挥数据要素价值,通过数字金融赋能五篇大文章?



李亮


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副总经理


答:感谢您的提问。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高效落实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关于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 支持打造“数字中国”深圳样板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发挥数据枢纽功能,与金融机构深入对接,围绕数字赋能深圳“5+1”篇大文章开展一系列数字金融创新。


一是依托公共数据构建数字金融产品体系。通过公共数据授权运用,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已实现深圳市37家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27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并接入全国产业数据资源,数据维度覆盖全国1.8亿商事主体。以此为基础,构建了“1.0数据+企业画像”“2.0数据+金融服务”“3.0数据+信贷创新”的三层次数字金融产品体系,广泛应用于金融机构营销拓客、贷前准入、授信核额、贷中风控、贷后管理等企业信贷融资全生命周期场景。累计产品调用量突破1亿次,支持金融机构服务企业融资超5390亿元,其中87%为信用贷款,累计服务25万家企业获融资,其中98%为小微企业,9.7万家“首贷户”企业。同时,依托深圳地方征信平台落实落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平台数据深入服务“千企万户大走访”,实现企业融资服务线上化、全流程闭环,保障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高效运转。


二是依托深圳特色数据,创新推出一系列数字金融一体化解决方案。其中,“个体通”将个体户公共信用评价体系与信用数据结合,联合银行打造全国首创专属深圳个体工商户信贷产品,已服务7200余个体工商户获得融资,累计服务融资11.43亿元。


“科技初创通”依托企业社保、知识产权等数据要素,联合银行打造面向初创型科技企业的专属信贷产品,助力银行科技金融贷“早”贷“小”,已服务2500余户科技初创企业,累计服务融资超27.48亿元。


“降碳贷”通过企业税务发票及其他信息,评估企业碳减排情况,精准识别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基于企业碳减排精细化定价的信贷服务模式,已服务企业获得授信3.8亿元。


“深质贷”依托企业质量能力、资质等要素,帮助企业凭借质量品牌实现融资增信,已服务212家企业获得授信超8.47亿元。


“跨越贷”通过征信画像为企业分层评分,并由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帮助更多“无贷户”跨越信贷可得边界;自2025年2月推出以来,已帮助17家“无贷户”企业获得贷款4880万元。


“惠农贷”创新采用“平台搭建”+“白名单授信”+“数字化定制”方案,助力中小微涉农企业便捷融资,服务涉农企业195家,已助力涉农企业融资12.61亿元。


“跨境征信通”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探索深港跨境征信合作,在全国率先落地跨境征信数据“北向通”,已服务在深港资企业融资18.4亿元。


下一步,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将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推动AI大模型等技术深度运用,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持续推出深圳金融“5+1”篇大文章方向的解决方案,助力加快打造“数字中国”的深圳样板。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