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2024年度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运行及相关情况的通报》的通知
绿标委发〔2025〕1号
各市场成员:
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规范发展,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持续规范评估认证机构执业行为,组织各机构审慎展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7〕第20号文件要求,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组织18家评估认证机构完成了2024年度自查工作,并形成《2024年度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运行及相关情况的通报》,现予发布。
特此通知。
附件:2024年度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运行及相关情况的通报
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
2025年8月20日
2024年度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运行及相关情况的通报
自18家评估认证机构通过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以下简称“绿标委”)市场化评议并完成注册以来,各评估认证机构审慎开展执业,有力促进了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规范评估认证机构执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7〕第20号(以下简称“20号公告”)的相关要求,18家评估认证机构对2024年度评估认证业务情况开展了自查。绿标委就2024年度绿色债券市场评估认证机构的业务开展、内部建设、自查问题及业务亮点等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就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2024年度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市场发展情况
(一)业务高质量发展,发行规模及认证规模维持高位
全市场共18家评估认证机构通过绿标委注册,2024年度16家评估认证机构[1]对年度评估认证业务情况进行了自查。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晨星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2家评估认证机构2024年未开展自查工作。
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2024年度,国内全市场经评估认证的绿色债券共计423只[2],占全市场绿债发行只数的88.68%;评估认证总规模达6333.02亿元,占比92.94%。从绿债产品类型来看,2024年已发行经评估认证的绿色金融债券共62只,规模2545.91亿元,占比100%,涉及发行人40家;已发行经评估认证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共241只,规模2416.45亿元,占比93.39%,涉及发行人128家;已发行经评估认证的绿色公司债(含企业债)共120只,规模1370.66亿元,占比81.54%,涉及发行人71家。整体评估认证情况如下:
表1 绿色债券评估认证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各家机构自查报告、绿标委办公室整理
2024年,我国绿债市场共发行绿色债券477只,较上年有小幅增长,发行金额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按照产品类型来看,2024年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新发行规模和评估认证规模均保持较高的增幅,绿色公司债(含企业债)和绿色金融债新发行规模和评估认证规模存在一定比例的下滑。
(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头部业务量不断聚集
在2024年开展评估认证业务并成功发行的12家机构中,联合赤道、中诚信绿金两家机构评估认证业务只数占比超八成,规模占比接近九成,绿债评估认证机构的头部集中度在2024年呈现出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安永华明、中证鹏元绿融等其余10家机构共计参与了69只,合计规模约772.78亿元。其他评估认证机构在市场中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需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专业能力等方式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评估机构业务开展有所分化,部分机构有待破冰
2024年度,联合赤道、中诚信绿金、中证鹏元绿融等3家机构业务实现了境内绿色债券全品种覆盖,其余评估认证机构在擅长的业务领域展业情况更加明显。例如,经历筹备期后,远东资信围绕绿色公司债(含企业债),首次开展评估认证业务;安永华明、中节能衡准业务开展主要聚焦绿色金融债领域;中债资信本年度评估认证业务集中在绿色债务融资工具领域。
本年度有4家评估认证机构无成功认证并发行的绿色债券项目,原因为部分评估认证机构主要围绕绿色信贷认证开展业务或存在已认证但本年度未发行的情况。
二、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内部建设和自律管理情况
(一)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执业水平继续提升
2024年,各评估认证机构新增执业资质5项[4]。全年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机构新制定3项制度,修订13项制度,优化5项内部流程,其中新制度主要包括绿色项目评估认证方法、工作底稿管理实施细则、项目结项机制等从业务前段方法论,到结项制度建设,底稿管理等合规制度;修订制度主要包括为配合沪深北交易所所修订的专项品种公司债券指引所做的对应修订,绿色资产支持证券评估认证方法的修订完善及业务质量管理、培训体系、防火墙制度等全流程管理制度;内部流程优化主要涉及内部业务分工的优化和标准作业流程的优化。
(二)业务人员保持动态稳定,专业人员占比逐年较高
截至2024年末,16家评估认证机构共有从事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人员[5]458名,其中,本年度新入职人员45名,从业人员较上年的规模基本保持稳定。从专业人员占比来看,绝大部分机构专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80%以上,8家认证机构从业人员均为专业人员,专业人员占比较上年有明显提高。高素质专业人员队伍为评估认证机构提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三、2024年度评估认证机构工作亮点凸显
2024年度,评估认证机构有序展业,把好绿债入口关,推动绿色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力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众多机构在市场中积极作为,面对挑战勇于创新,在多个关键领域成果丰硕,有力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进程。
(一)深度参与标准制定与研究,促进行业专业发展
部分机构积极投身绿色金融标准的制定与研究工作。部分机构为《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4年版)》编制提供技术支持,致力于统一绿色项目界定与统计标准。部分机构参与行业发展报告的编撰,为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全面且专业的参考依据。通过参与专业研究活动,机构内部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为整个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拓展业务领域与合作,推动绿色金融理念传播
在业务拓展和合作方面,不少机构成绩斐然。除传统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外,部分机构积极进军转型金融领域,在转型债券和转型贷款评估认证方面实现突破。各机构还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大力推广绿色金融理念,如参加行业论坛、举办专题讲座等,有效提升绿债市场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市场参与者关注和投身绿色金融领域,促进绿色金融理念的广泛传播。
(三)助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目标
众多机构积极助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紧密贴合国家战略需求。部分机构助力发行了具有多重意义的绿色债券以及低碳转型挂钩债券等。部分机构完成多个市场首创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项目,包括全国首支气候友好型绿色债券等。此类创新产品的涌现,为绿色产业开辟了更丰富的融资渠道,为国家绿色发展和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完善内部制度并创新技术,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2024年,诸多机构持续强化内部制度建设,大力开展数字科技研发。部分机构制定绿色债券评估认证项目工作底稿管理细则及项目结项机制,从根本上规范了业务流程。部分机构完善可持续评估认证方法学,加强对绿色债券业务底稿和报告的规范管理。部分机构积极研发绿色数据平台,实现智能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认证质量和效率,为业务的稳健、高效发展筑牢根基。
本次绿标委组织评估认证机构开展自查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20号公告及检查工作规程等相关制度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评估认证机构全面“体检”、提升执业质量的具体体现。通过此次自查,各机构充分展现了在绿色债券评估认证业务中的责任担当,进一步总结梳理实践经验,形成了多项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作亮点和业务成果,行业整体专业能力与认证水平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自律管理和规范发展。在自查过程中,部分机构暴露出从业人员执业规范性不强、项目操作流程不完善等问题,相关机构应高度重视,引以为戒,切实落实整改措施,持续提升评估认证业务的合规性和专业性,严格依照20号公告及相关监管要求开展业务。下一步,绿标委将继续加强自律管理,规范行业有序开展竞争,推动绿债市场高质量发展,为践行落实“五篇大文章”之绿色金融篇添砖加瓦。
特此通报。
来源|NAFMII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