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中集集团首发《科技创新白皮书》,一系列重要成果亮相

时间:

2025-09-24

作者:

浏览次数:

9月22日,中集集团迎来投产43周年。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集团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中集集团科技创新白皮书》(后称《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其四十余年来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探索与实践。《白皮书》从科技成果、机制保障、产品战略、智能制造、未来规划等多维度,全面展现了一家中国制造企业从跟跑到领跑的奋进历程。


【会员动态】中集集团首发《科技创新白皮书》,一系列重要成果亮相

中集集团总裁高翔携集团部分高管出席发布会。集团副总裁李胤辉在开场致辞中指出,《白皮书》的发布旨在系统总结中集以科技创新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路径,展现中集在全球产业布局与分工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企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明确方向。同时,希望借此增强客户对中集技术与底蕴的信任,助力投资者更全面、深入理解中集的核心价值与可持续创新能力。


发布会上,集团技术中心与数据网络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白皮书的总体内容与科技成果、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



与国同行 以冠军产品筑牢产业根基


中集的成长史,是一部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与时代发展并肩前行的奋斗史。自1982年生产第一台集装箱起,中集始终以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为核心竞争力,逐步从一家小型集装箱厂发展为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超千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


四十余年来,中集坚持践行“冠军产品引领战略”,通过自主研发与全球资源整合,打造出30余项明星产品,覆盖物流装备、能源化工等多个关键领域。


截至目前,中集已成功培育8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包括标准海运干货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特种集装箱、半挂车、罐式集装箱、低压液化气体储运压力容器、半潜式钻井平台和登机桥,这些产品均在全球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同时,集团还拥有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可持续的创新梯队,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战略定力。


“三化”引领 以新质动力驱动转型升级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集积极把握时代脉搏,将“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确立为集团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朝着“成为高质量的、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奋勇前行。


高端化


在高端化转型中,中集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旗下中集来福士建造的“蓝鲸1号”半潜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钻井平台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助力我国首次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


其还建造国内最新一代深远海一体化大型风电安装船“博强3060”,在作业水深、甲板可变载荷、起重吊装能力等方面均创下“国内之最”;承接首个 FPSO 上部核心模块的 EPC 总承包项目,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市场垄断;交付国内首例全船厂完成的FPSO修改造项目;打造全国首个用于“国车自运”的汽车滚装运输船。


此外,中集青冷特箱自主研发国内首款RAP主动式温控航空箱,实现药品运输“天地联动”全程精准温控,填补行业空白。中集太平洋海工建成全球首制高堆叠式LNG双耳燃料罐,满足零碳燃料动力船舶快速增长的市场与技术需求。


在能源储运领域,液氦罐箱、液氢储罐、液氢罐车等新产品相继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商用液氢、液氦储运领域实现关键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垄断。


数智化


在数智化转型方面,以智能制造驱动产业升级。中集集团自2018年起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过去几年间,集团各大业务板块聚焦自动化升级,如集装箱集团的龙腾计划、车辆集团的超级麦哲伦计划、能化板块的梦六、梦七等重大项目,大幅提升企业自动化水平。


截至目前,中集集团已打造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青岛冷箱)、2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别为宁波中集与中集环科)、2家国家5G全连接工厂及22家省级智能工厂,实现了从工业3.0向4.0的跨越。


这些成果在实际应用中成效显著。中集天达无人驾驶登机桥通过机器视觉实现飞机舱门全自动精准对接,在兰州机场部署的86条自动登机桥,日均节省航班保障450分钟,效率提升65%;瑞集科技焊接机器人搭载3D传感技术,1.5秒内完成精准定位,焊接精度达0.5毫米,交付中船天津基地后工效提升50%。


中集车辆机器人集群实现30分钟柔性换产,支持差异化产品定制。中集环科推出集装箱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运输全程状态监测与智能预警;中集载具智慧托盘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货物精准追踪与物流优化管理。


此外,集团一直在探索生成式AI在中集业务场景的落地。自2023年以来孵化维修助手、精益助手、员工助手等20位数字员工,应用于百余项AI业务场景。例如宁波中集的AI维修助手凭13万条知识图谱,快速获取维修方案,将故障处理响应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


绿色化


绿色化发展方面,中集积极投身新能源革命。中集安瑞科在湛江建造华南首个生物绿色甲醇示范工厂,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投产,首期产能5万吨/年,未来总产能将达25万吨/年;与鞍钢股份合作的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年产氢气1.5万吨、LNG10万吨,年减碳47万吨,成为工业副产氢资源化利用的典范。


LNG、氢能业务持续加强技术优势,构建“制储运加用”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在储能领域,中集产品覆盖发电侧、电网侧及工商业应用,并与丹麦VESTAS合作研制出全球首台套集装箱模块化风电机舱,引领行业发展。


中集通过深耕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领域,形成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并积极服务国家绿色赛事与城市低碳交通,曾为北京冬奥会提供30 多台氢气管束式集装箱及储氢瓶组,助力赛事实现零碳排放;为香港首架氢能巴士提供Ⅳ型车载供氢系统,推动氢能交通应用等。


迄今,中集围绕“三化”布局的30余项新动能业务与产品,已累计贡献千亿营收,不仅实现“量”的突破,更完成“质”的飞跃。


聚才育智 以创新生态激发内生动力


中集集团始终坚持“国家有需求、行业有痛点、中集有优势”的产业发展定位,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高质量特征,基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全球化营运能力,围绕客户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小兵团作战、大平台支撑”冠军产品科技创新体系。在这一体系推动下,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自2018年以来,集团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2%。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推动力。中集着力构建全球化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通过“T系列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智能制造人才百人计划”等多层次培养体系,为科技创新注入持续活力。2025年4月,中集首期智能制造领军人研修班结业,34名学员围绕生产痛点完成29个创新课题,预计创造经济效益超4000万元。


集团还积极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一流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10余个联合研发平台,在竹木复合结构、深冷压力容器等领域突破多项核心技术,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与此同时,中集在北美、欧洲等多个地区设立了20个海外研发中心/研究院,构建了全球化的创新网络。


奋进新程 以科技自强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发布会上,中集在新兴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受到媒体广泛关注。中集集团总裁高翔对此作出详细阐述。


高翔指出,历经四十余年发展,中集已成长为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长期深耕物流装备与能源装备制造与服务,夯实了坚实的科技底座和系统解决方案能力。


在清洁能源领域,中集积极布局氢能、绿色甲醇、海上风电等能源赛道,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关键装备的自主研制,市场占有率与技术能力行业领先。多个示范项目,如焦炉尾气制氢、绿色甲醇制备等,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海洋工程方面,中集具备半潜式钻井平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上风电安装船等大型复杂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及EPC总包和运营管理能力。


回望四十余年征程,中集始终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坚持以创新为桨、以实干为帆,走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前列。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集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全面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深入推进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转型,持续巩固物流与能源装备领域优势,积极开拓新领域新赛道,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


2025年是中集新五年战略规划落地、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的关键之年。中集将坚定视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强化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双轮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深化智能制造升级,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高端装备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