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南方日报:解锁深圳能源的“绿色密码”

时间:

2025-10-09

作者:

浏览次数:

深圳能源财务有限公司是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的理事单位。作为深圳电力事业发展史上的标杆项目,2025年6月24日,深圳能源集团(下称“深圳能源”)妈湾电厂完成气电一期工程7号机组并网投产,就像两个齿轮精准咬合,实现从建设到发电的平稳跨越,助力深圳朝着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迈出更近一步。


【会员动态】南方日报:解锁深圳能源的“绿色密码”

深圳能源总部大厦


扎根深圳、服务深圳,与这座城市的产业和人民共同进步成长,是成立于1991年的深圳能源永恒不变的精神底色。30多年来,深圳能源求新向上,从单一火力发电企业成长为辐射全国、走向海外的综合性能源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送去源源不断的能量。



硬核电厂集结

筑牢城市“能量基座”


近年来,光明电厂、东部电厂二期、妈湾电厂升级改造气电等一批大型燃机项目先后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装上“能量心脏”。


截至2025年7月底,深圳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达253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76.22%,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35.85%。


深圳能源光明燃机电厂是广东省、深圳市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3台先进的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24年12月31日全部投产发电,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60亿度,机组效率、排放等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燃机电厂项目采用的H级机组,其节能环保水平世界领先,是深圳西北片区的重要绿色电源基地,对满足深圳西部负荷中心区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优化深圳市电源布局、增强深圳市电网调峰和抗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邻避”变“邻利”

打造烟气排放“深圳标准”


“这居然是垃圾焚烧厂?”第一次走进南山能源生态园的游客,总会被这座形似巨型贝壳的建筑惊艳。烟囱顶端能品咖啡、赏海景,颠覆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刻板印象。


一城之内的龙岗四方埔社区,一座“钢铁客家围屋”坐落于青山绿水间。体育场的动感与艺术馆的雅致在此交融,谁能想到,它不仅每天“消化”城市的生活垃圾,还能“变废为电”。


目前,深圳已建成四座这样的能源生态园,助力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生活垃圾全量焚烧的大中型城市。“产、学、宣、研、游”五位一体的生态体系,还化“邻避”为“邻利”,让生产、生活、生态在此和谐共生,书写着“人产城”同频发展的精彩篇章。


其中,龙岗能源生态园更是将“美”与“效”做到了极致。它不仅以高颜值破解了垃圾处理设施的“邻避效应”,更蹚出超大型城市垃圾治理新路径,成为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国内外考察团争相打卡的“生态课堂”,还先后揽获“国家电力行业优质工程金奖”“中国钢结构金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更入选《国家重大工程档案(能源卷)》,成为行业标杆。


截至目前,龙岗能源生态园累计处理生活垃圾1270.6万吨,发电量约69.19亿度,排放标准远超欧盟水平,树起“深圳标准”的硬核标杆。


如今,深圳能源的垃圾发电绿色足迹早已走出特区,遍布21个省(区、市),已投产垃圾焚烧处理项目42个,垃圾日处理总量达5.05万吨,日均发电量超1700万度,可满足427万户居民一天用电。


协同创新链接全球

书写能源发展“深圳方案”


从深圳第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妈湾电厂,到全国第一个BOT电厂沙角B电厂;从全国首批达到欧盟标准的能源生态园,到中国在非洲投资的第一个电厂加纳燃机电厂……深圳能源的每一步,都踩着“敢闯敢试”的节拍。


多年来,深圳能源的创新活页不停更新:海水制氢装置调试完成,在环卫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案例登上《新闻联播》;汕尾红海湾六项目,实现海上风电“零的突破”;主编、参编全国超一半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标准,自主研发的七段式组合工艺,让烟气排放指标全面优于欧盟标准,达到世界领先。


2025年,“深超总”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加速推进,用能互联网、风光氢储、规模化绿氢、电化学长时储能等技术攻关正酣,“冷、热、气、电、储、环、智”协同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


走向世界的路上,深圳能源步履坚定。加纳、巴新、越南的电力项目已落地生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首个电厂、在越南的首个风电场,为当地送去光与热;与哈萨克斯坦、沙特、巴西等国的合作稳步推进,在“一带一路”上写下“深能故事”。


立足深圳、布局全国、走向海外,当前深圳能源正在推进新一轮改革深化提升,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成为深圳国资国企的“压舱石”“金名片”“排头兵”,在能源发展赛道上,继续跑出“深圳速度”,刷新“深圳标准”。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