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集】国合会年会提六大政策建议,聚焦绿色需求、绿色消费等

时间:

2025-10-17

作者:

浏览次数:

10月15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上,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介绍了国合会2025年年会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草案的起草背景和总体考虑,并介绍了今年提出的六方面、22条具体的政策建议。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刘世锦介绍,“十五五”时期,要从落实碳达峰目标向落实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的最新减排目标转变,还要为落实更长期的碳中和等绿色发展战略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全面绿色转型不动摇、不后退。基于国合会中外联合政策研究成果,围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务实行动,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世界”主题,国合会向中国政府提交的政策建议,包括六个方面共计22条具体的政策建议。


这六方面建议聚焦绿色需求、科技支撑、绿色消费、供应链金融、能源公正转型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刘世锦介绍,当前,世界正处于关键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凸显,多边合作裂隙加深,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承压,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等危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剧。中国正在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保障安全等多重目标。清洁能源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稳步增长,在促进技术创新、投资、消费、贸易等方面发挥着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六方面共计22条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是扩大绿色需求,加快增长动能转换。


1.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发电侧,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扩大新能源发电比例。“十五五”时期,停止新增煤电装机。到2030年,力争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发电量占比达33%~38%。在电网侧,投资建设主网、配网和微网协同运行的新型电网。探索自下而上的调度和平衡机制,加强配电网的自平衡能力建设。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从示范走向广泛部署。在需求侧,发展涵盖多种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储能系统。


2. 提高工业电气化发展水平。加速工业热电联产气化,推广工业热泵、热电池等新型技术。在原料替代领域,有序拓展“电氢”协同工艺的应用场景。“十五五”末,力争实现工业电气化率超过34%。


3. 完善全面降碳的体制机制,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坚持全国一盘棋,兼顾公平与效率,科学制定碳减排目标及分解落实机制。建立“国家碳排放核算框架”。 “十五五”期间,扩大强制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挪入化工、石化、造纸和航空等行业。推动建立碳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所得收益用于降低低碳技术的绿色溢价。


4.支持刺激绿色需求的投资。深入挖掘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与城市更新紧密结合,提高能效,增强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


二是构建科技支撑、协同有序的生态系统保护利用格局。


5. 增强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协调,分享生态保护红线的经验和实践。


6. 推动建立中国生物多样性相关多边公约的交流与协作体制机制。实现交叉议题的相互支持、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以及公约履约报告的协同。


7. 加速蓝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将可持续蓝色经济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制定可持续海洋能源和零排放航运国家战略。


8. 推进气候适应行动提速扩面。建立以人为本、前瞻主动的气候适应治理体系,构建气候韧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并根据气候变化趋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求持续动态优化。


9. 扩展与海洋产业特性相匹配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海洋产业绿色升级转型。


三是构建可持续、循环生产和消费模式。


10. 加强循环经济的顶层设计。在“十五五”规划中设定“循环发展”总体目标,提高资源生产率、增加再生材料比例、提高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具体目标。


11. 促进固体废物管理与循环经济的协同增效。完善激励政策,深化和扩大“无废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建设城市”试点项目。积极参与全球塑料污染治理。


12. 加强需求侧引导和管理,加速再生材料市场培育。建立循环产品标签和补贴机制,鼓励和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具循环性的产品。引导公共部门优先采购有认证标识的高循环度产品。加速数字技术与循环经济的融合,建立原材料和产品的数字化溯源体系。


四是以供应链金融思维支持低碳技术创新。


13. 以链主企业绿色需求驱动供应链绿色创新。从债权融资角度,将政策性金融惠及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将链主企业的绿色需求转化为融资信用。从股权融资角度,发挥龙头企业风险投资孵化引领作用,打造“绿色需求场景+联合孵化”机制,加速供应链绿色技术创新。


14. 鼓励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中全面纳入碳排放指标。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碳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可转换债券等方式,筹集并购资金。


15. 鼓励推广与高碳资产退役进度挂钩的债务置换工具,以低融资成本补偿企业高碳资产提前退役损失,并在“十五五”期间开展试点。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财政担保、税收优惠等财政政策,为金融机构提供定向支持。


五是系统谋划传统能源地区公正包容转型。


16. 将煤炭三角区建设为国家低碳公正转型示范区。加强区域内协作,优化省际和关键产业的协调,制定煤炭三角区公正转型路线图。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就业支持体系。创新政策和金融机制,关注能源转型中的性别平等问题。


17. 加速建立国家或区域零碳贸易特区。以新型能源系统、氢基产业发展和碳移除技术为核心,建设零碳园区。探索高耗能行业向西部零碳园区转移。推进煤炭产业的电气化,发展绿电直供,构建“绿电—绿氢—终端应用”一体化集成示范体系。


18. 加快健全煤炭三角区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突出对低碳、零碳及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尤其向技术型民企倾斜,加速技术规模化应用。推动金融机构将“公正转型”纳入金融产品及服务创新。


六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务实合作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19. 加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机制的协调与整合。基于多边金融框架和财政税收政策工具,发起“全球绿色发展倡议”,建立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专项基金,支持绿色南南合作。建设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专业人才库,通过跨境培训、联合研究和人才交流等多元化路径,为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20. 建立健全海外绿色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绿色信贷指引。


21. 建立开放包容互惠的全球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建立“绿色自贸机制”,加快绿色低碳产品与服务关税减免,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


22. 建设性参与构建国际绿色金融体系。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增加其气候投融资规模。将国际气候援助和投融资纳入全球发展倡议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合作机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