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推动金融机构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2024年12月12日,“拓维提质·融合共进 金融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主题培训暨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2024年度活动”在达实大厦会议中心厦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指导,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主办、腾讯金融研究院协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
活动紧扣绿色金融、转型金融和可持续信息披露主题,邀请国际组织、智库机构的权威专家针对辖区内银行业保险业全行业,分享绿色金融和可持续信息披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探讨深圳及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及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挑战。
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的代表,行业专家、国际组织代表、金融机构代表以及专业机构代表300余人现场参会,近1000人通过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小鹅通平台线上参会。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场地支持,其董事长刘磅向参加活动的金融机构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刘磅表示,达实智能作为中国建筑节能及建筑智能物联网技术的领军企业,在金融行业建筑智能与节能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是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主要供应商,已与深圳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深厚合作关系,为金融机构的高效运营提供了坚实的智能与节能技术支撑,希望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帮助,深化合作,携手共进,进一步推动达实智能在建筑智能与节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共同促进达实智能的可持续发展,为金融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会长张华国在致辞中深入阐述了绿色金融对于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并回顾了协会过去三年的工作成果,做出了未来的展望。
张华国指出,在过去三年间,协会充分发挥智库效能,深度融入深圳市绿色金融制度标准体系建设进程,积极合作制定 6 项绿色金融地方标准与 9 项团体标准,全力协助金融监管部门落实多项重要工作,包括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投资评估、绿色金融机构认定以及现场检查等,并受托运维深圳市绿色金融公共服务平台,以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的绿色金融实践,推动行业发展。同时,协会凭借平台资源整合优势,积极组织各类行业研讨会和联合调研活动,搭建起会员单位与政府、同业以及市场的沟通桥梁,有效执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秘书处职责,通过推动大湾区高层协调对话、标准衔接互认、第三方专业服务以及跨境产品创新等工作,助力会员单位拓展绿色金融国际视野,提升行业影响力。此外,协会精心打造特色品牌活动,成功凝聚行业可持续发展共识。通过策划“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系列”活动,累计开展 71 场线上专业分享会与 52 场线下论坛,线上线下参与人次超 300 万,极大地提升了绿色金融理念的普及度与影响力。协会还创新性地开展全国公益性“绿色金融应知应会”人才培养项目,搭建绿色金融线上教育平台,举办两期绿色金融骨干人才研究班,为行业培育近百位骨干人才,有力夯实了绿色金融市场的人才基础。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协会首次参与深圳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荣获“5A级社会组织”殊荣,这是对协会工作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展望未来,张华国表示,面对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趋严、公正转型加速、碳金融市场扩容等机遇与挑战,协会将与会员单位及金融界同仁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创新,为深圳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贡献深圳智慧与方案,推动绿色金融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2024 年,深圳绿色金融从业者在推动金融支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征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与突破性进展。为发掘绿色金融领域的先锋典范,推广优秀实践经验,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精心组织了“2024 年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表彰那些积极贯彻国家及深圳绿色金融政策法规,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行业发展、助力产业经济绿色转型以及培育专业人才等方面表现卓越的实践案例,促进绿色金融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深圳绿色金融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金融智慧与力量。
颁奖仪式上,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监管部门领导的见证下,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会长张华国和副会长巴春声为绿色金融治理典范奖、可持续信息披露最佳实践奖、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奖、蓝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奖、可持续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奖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最佳行动奖的获奖机构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腾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峰作为颁奖嘉宾为绿色金融“应知应会”人才培养最佳实践奖颁奖。
紧密围绕深圳的绿色企业特色与科技优势,兴业银行深圳分行创新推出“绿科贷”和“绿普贷”两项金融产品,旨在打通深圳绿色融资主体库政策落地与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深圳绿色转型的强大动力与实际成果,精准聚焦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以金融力量赋能实体经济。两款产品通过优化设计和成本优惠,靶向支持深圳科技产业及小微企业,在满足其多样化融资需求的同时,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为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兴业力量,推动地方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
产品发布与签约环节,在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会长张华国,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中共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监管部门代表的见证下,兴业银行深圳分行战略客户部(绿色金融部)、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张甲霖,深圳市元视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廖海,深圳市紫衡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任中俊先生作为签约代表,共同在屏幕上签署了合作协议。
在主题培训环节,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研究员做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发展:新形势、新共识与新机遇》主题培训,深入分析了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金融发展的新进展和新挑战。柴麒敏主任指出,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气候风险对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产生深远影响,而能源、贸易、市场和技术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关注焦点。柴麒敏主任介绍了COP29的谈判焦点,包括新集体量化目标(NCQG)、《巴黎协定》第六条等关键议题,并围绕全球碳中和实施进展、新型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迭代、全球气候投融资和碳定价机制、碳贸易壁垒和新技术规制等热点问题,全面梳理了在新形势下我国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柴麒敏主任展示了2019-2023年全球碳交易规模的数据,介绍了经济周期下的碳配额价格动态,并从行业层面、投资预测和政策激励等方面分析了碳中和与绿色金融发展新机遇。他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资金需求巨大,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及转型金融成为全球共识,金融支持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柴麒敏主任还特别分享了央企在绿色科技与绿色金融创新示范方面的实践,以及银行机构在个人碳账户全民开户与互通互认方面的努力。展望未来,他预测《巴黎协定》的五年周期性“规划”将继续推动全球气候行动。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做了《把握可持续信息披露新机遇,推动ESG实践价值实现》主题培训,强调了可持续信息披露全球基准的重要性,也分享了他对中国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以及绿色低碳新赛道的深刻见解。张政伟主任指出,有学者实证研究表明,当前的财务报告中,仅有5%的信息与投资者相关,而影响投资人决策的信息中,95%为非财务信息。这一现状凸显了统一可比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迫切需求,ISSB的成立正是为了响应这一需求,其目标是制定全球公认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以提高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全球可比性,并确保信息的全面性。目前已有30个司法管辖区决定使用或正在采取措施引入ISSB准则,这些区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0%以上,全球资本市值的75%(不包括美国市场),以及全球GDP的57%。在中国,国家统一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新时代已经到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强调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的重要性。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与ISSB准则一致的香港可持续准则征求意见稿与全面采用ISSB准则的路线图都已经发布,这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全球率先将本地规定与ISSB准则接轨的地区之一。
张政伟主任强调,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的七大要素包括对手的卷、行业的槛、民众的票、市场的门、企业的碗、政府的鞭和投资的脚。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赛道,是推动可持续信息披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金融机构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报告者、使用者、赋能者和塑造者的多重角色。张政伟主任呼吁,按照ISSB准则开展可持续信息披露工作会使企业心中有数、眼里有钱、手中有钻、脸上有光,企业要主动把握新机遇,先学先行,才能在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大道上行走得更远。
联合赤道绿色金融事业部、金融机构条线负责人朱赛做了《银行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及创新实践》主题培训,全面解读绿色金融的发展与政策趋势,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要点与路径,以及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朱赛指出,绿色金融已被纳入国家金融战略的重点领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立了“金融强国”目标,强调了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的重要性。通过“三大功能”和“五大支柱”的政策思路,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绿色金融标准方面,《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突出了中国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与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目标相契合;在国际接轨方面,ESG信息披露标准在国际层面趋于统一,我国也在立足中国实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ESG体系。2024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推动上市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活动中;在碳市场方面,2024年1月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为全球碳市场机制创新贡献“中国方案”。未来自愿减排市场将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构成全国碳市场体系,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朱赛还提出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总体路径,包括一项规划全盘布局、两项举措保驾护航、三项任务全面落实,并强调了建立绿色金融组织管理架构、搭建绿色金融管理制度体系、完善ESG风险管理流程的重要性。她表示,绿色金融不仅是一项政策要求,更是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通过创新实践,正在推动绿色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为区域或产业内开放的协作创新提供动力。
安永咨询合伙人张佳做了《保险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及创新实践》主题培训,深入解读了保险业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保险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情况。张佳指出,绿色保险作为保险业在环境保护、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的经济行为,其定义、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是构建绿色保险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提升绿色保险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质效。
张佳强调,保险机构需在业务端和资产端同时发力,创新保险产品服务机制,并完善绿色投资管理体系,将ESG因素纳入公司治理、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流程,此外,张佳还提到了“新国十条”对保险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与产品创新的指导意义。她表示,安永咨询作为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团体标准《保险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实施指南》的主要起草单位,已完成了标准初稿的编制工作。该指南将为保险业机构提供具体的实施事项清单及分工说明,覆盖了包括政策制度、组织架构、绿色保险业务,ESG投资管理等多个工作板块,以指导保险业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该指南将引导保险业机构全面贯彻落实《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监管规则要求。
圆桌讨论环节,在腾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峰的主持下,邀请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毛大栋,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部廖甜甜,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蓝琳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机构部副总经理李胜蓝等嘉宾,围绕“把握绿色转型发展机遇,推动绿色金融提质增效”议题,分享各自机构在绿色及可持续金融领域的进展情况、实践经验、困难挑战和未来计划,以及希望得到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市场合作伙伴的支持。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毛大栋表示,信维通信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以拓展国际业务为主,为国际国内一流品牌终端客户提供零部件元器件,在与国际大客户的合作中,信维通信积极应对其对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严格要求,不断提升自身标准。在环保领域,从产品到包装均需达到严格的进口环保指标,涵盖节能减排措施、固体废弃物与废水处理等多个方面,2018年起,参与投资中国清洁能源基金,使用绿电满足生产用电需求,部分地区和环节甚至达到零排放控制标准。2023年,信维通信对包括上下游企业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体系进行ESG体系建设,在绿色发展进程中创造自身价值,持续朝着国际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毛大栋认为,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节能、环保等生产方式短期内会增加研发及产业升级投入,这方面如果能加大政策扶持、工程贷款等支持,将会让企业更有信心。
深圳证券交易所债券业务部廖甜甜表示,深交所将“建设可持续交易所标杆”作为长期战略目标,积极培育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丰富做强可持续投融资产品,优化可持续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可持续发展领域跨境交流。下一步,深交所将与市场各方通力协作,为可持续发展汇聚耐心资本,为全球气候治理增添更多“中国绿”。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行信贷与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蓝琳枫表示,深圳工行强化顶层设计与统筹推动,连续三年披露环境信息报告,不断完善投融资活动碳足迹核算方法。本年度首次对部分重点排放企业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分析研判高碳行业融资面临的环境和气候风险,持续丰富投融资测算维度,今年创新推出并落地了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降碳贷以及绿色存款等业务。经过近三年的快速发展,今年绿色贷款增量及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未来绿色贷款进一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接下来,深圳工行将积极扩大绿色领域资源供给,加大绿色重点领域布局投放,紧抓碳金融发展机遇,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探索,积极参与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试点、深圳绿色融资主体库建设等工作。希望能够推出更符合深圳产业发展特点的绿色金融地方标准,通过财税支持和组合创新产品等探索构建合理可行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本分摊机制。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机构部副总经理李胜蓝表示,人保财险已经形成了以清洁能源保障、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保障、环境风险保障、绿色生态产业保障、气候变化类风险保险以及ESG治理为六大支撑的绿色保障体系,绿色保险产品库涵盖200多个产品,绿色保险和蓝色保险的保费规模超6亿,签发全国首个储能长效险保单及标志性海上能源融合创新项目。但是也面临诸如高风险、市场了解度不深等一系列挑战。未来,人保财险也会在储能、巨灾、海上风电+牧场等方面持续创新,与行业伙伴一起共创绿色保险、蓝色保险生态圈新发展。
活动最后,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秘书长陈海鸥从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国际贸易壁垒与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角色、综合性金融服务和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做了总结性发言。她指出,发展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已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金融行业必须面对的必答题。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到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再到银行业和保险业在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和创新实践方面的进展,面对这道必答题,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可持续生态协同体系,发挥政府、金融、企业各方力量,夯实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基础。她表示,未来,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各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绿色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零碳未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