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开市三周年成绩亮眼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近270亿元

时间:

2024-07-16

作者:

浏览次数: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迎来三周年。全国碳市场交易日益活跃,碳价稳中有升,市场功能逐步得到彰显。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7月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总量4.64亿吨,累计成交总额268.65亿元。第二个履约周期较第一个履约周期成交量上涨19%,成交额上涨89%,参与交易企业数量也增加了50%,而碳配额价格也由启动时48元/吨达到90元/吨左右,价格上涨87%。


目前全球在建和已建碳市场有30多个。其中,超国家级1个,国家级10个,省市州级20个,城市级6个。6个城市级中,就有5个在中国。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运行以来,促进企业减排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作用逐步显现,尤其是今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配额交易价格涨势超出预期并持续高位。中国碳市场正以强大的市场力量推动中国向实现“双碳”目标更进一步。


强制碳市场类似于约束机制,而自愿碳市场更多是激励机制。“现在国家有两个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一个是强制性的碳市场,一个是自愿性的减排市场,标志着中国碳市场的体系基本构成。”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接受采访时表示。


5月1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碳市场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目前已经建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陆新明说,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立“一网、两机构、三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包括全国碳市场信息网、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交易系统、管理平台,碳排放权核算和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在碳市场交易活跃、碳价稳步提升的情况下,部分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企业,在推动自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经初步取得成效。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碳市场交易产品需要更多创新,以体现金融属性,基于碳配额的开发产品和衍生产品,如碳期货、碳期权、碳债权等,若被纳入交易体系,碳市场功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市场潜力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释放,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