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并将以此为依据,发行绿色主权债券。中央结算公司结合前期参与《框架》讨论工作情况,对《框架》进行了速读简析。
一、《框架》出台背景和意义
(一)发挥积极财政作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2025年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也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的关键之年。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经济全面绿色转型为统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政策和财力支撑。近年来,中央财政着力在“增投入、转方式、建机制”上下功夫,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健全财政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政策框架,健全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此次财政部发布《框架》,是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响应国际投资人需求,丰富绿色金融资产供给。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配置固定收益资产的主要市场之一,中国境外主权债券的投资需求也日益增长。随着《巴黎协定》的签署,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探索在境外市场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有助于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全球客户多元化的绿色资产配置需求,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同时,增加发行规模和覆盖各主要期限品种,有助于逐步形成境外主权债和绿债收益率曲线,完善主权债定价机制。
(三)促进标准国际对接,提高全球治理话语权。
在全球绿色转型步伐加速的背景下,绿色债券已成为各国实现低碳转型目标的重要融资工具。绿色债券不仅能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会对绿色项目和产品的界定形成影响,进一步推动相关国际标准的衔接。当前全球绿色债券在发行主体、产品种类、规则标准、信息披露、统计认证等方面差异性较大,主要经济体难以形成一致共识,加大了各国发行监管的难度,也不利于绿色债券的跨境流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主权债券发行框架,适时启动绿色主权债券发行工作,有助于提高我国绿债在境外的整体认同度,促进中国绿色债券标准进一步与国际对接,提高中国在全球绿色治理中的话语权。
二、《框架》主要特点
(一)符合国际惯例
《框架》参考了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绿色债券原则》和国内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绿色债券原则》是国际通行的绿色债券自愿性准则,《框架》在结构、框架、主要内容方面实现了与《绿色债券原则》的接轨,同时也充分考虑了中国特色国情。
从各国实践看,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58个主权国家发行了可持续主权债券,市场规模达到了6305亿美元,其中,约80%为绿色债券,13%为可持续债券,其余为社会、可持续挂钩等主题债券。从各国的普遍做法看,大都是先发布绿债框架,然后根据资金需求和政策重点,逐步推进发债计划。
(二)示范引导效应显著
从债券募集资金使用范围看,大部分是用于节能、环保、生态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聚焦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同时,发布绿色主权债券框架,能带动各类型发行人发行绿债,形成示范效应。
(三)重视环境效益披露
通过对财政支出环境效益的披露,能够精准识别出产生显著环境效益的支出类别,明确资金的最优投放点,从而引导财政资金向高效益的项目或领域流动,实现财政资源的科学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改善作用。基于环境效益指标开展信息披露,增加财政资金在环境保护方面使用的透明度,让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财政资金的流向、使用情况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同时也能够加强市场监督、提升市场信心。
三、绿色主权债券的核心要素
《框架》下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将遵循以下四个核心要素: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及筛选、募集资金管理和信息披露。
(一)募集资金用途
对“合格绿色支出”进行了界定,并列示了不同类别绿色项目的合格条件。合格绿色支出应助力实现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适应、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目标。合格绿色支出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投放,如直接项目投资、项目运营支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退税等。
(二)项目评估及筛选
围绕评估筛选的依据、相关流程步骤等进行介绍,确保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合格绿色支出的融资或再融资活动。财政部将定期对绿色支出进行评估及遴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需求及《框架》,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债券发行后,财政部将在债券存续期内定期审查绿色支出,以确保资金用途全数符合《框架》要求。
(三)募集资金管理
由财政部负责统一管理和记录募集资金的使用和分配。未被分配的募集资金,将按照财政部库款统筹使用,不会被分配给任何化石燃料有关资产或高污染、高能耗的资产或项目。募集资金可用于债券发行年度、下一财政年度及最多前3个财政年度的合格绿色支出,但至少50%的募集资金将分配在本财政年度及下一年度。
(四)信息披露
财政部将在绿色主权债券存续期内,就《框架》下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发布年度信息披露,直至募集资金全部投放完毕。信息披露包括两部分,一是资金分配信息披露,包括债券发行交易资料,每笔债券所投绿色项目类别、绿色支出类别、财政预算年度募集资金金额的简要说明,尚未分配募集资金余额等;二是环境效益信息披露,即相关绿色支出的预期环境效益。
《框架》对不同绿色项目的示意性环境效益指标进行了列示,覆盖清洁交通、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及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指标聚焦直接体现财政支出环境效益的关键因素,与绿色支出的环境目标紧密相关,能够直接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客观反映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的环境效益。
一直以来,中央结算公司始终专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事业,充分发挥监管支持作用,服务政府债券市场稳健发展与对外开放。中央结算公司将继续服务发行创新,助力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