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亚洲实现净零目标的八个方面

时间:

2025-04-21

作者:

浏览次数:

助力亚洲实现净零目标的八个方面 

周冠英 港交报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  

  

 在亚洲加速推进区域发展和碳中和的进程中,各地区越来越重视引导资本来助力实现净零目标。 


 交易所作为资本枢纽,连同他们所衍生的碳市场生态圈,在这个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碳市场的诞生为企业开辟了多元化的减排路径:企业除了内部开展减碳活动外,也可以通过碳市场购买碳信用,推动市场资金投入像植树造林及绿色技术开发等气候项目。 


 据MSCI预测,全球碳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350亿美元。要达到该增长目标,市场需要构建透明高效的交易基础设施与标准体系。 


 香港交易所一直致力建立可持续发展金融生态圈,推动气候融资,引导市场资金投入绿色项目。我们的其中一项工作,是建立碳信用交易市场平台Core Climate  ,将亚洲各地的气候项目与全球的绿色项目投资者连接起来。 


 Core Climate 参考了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提出的「21项良好实践(21 Good Practices)」,致力为亚洲自愿碳市场构建可信赖的交易基础设施。Core Climate平台拥有超过百名机构参与者,其中包括国泰航空等大型企业,最近的一个成功交易案例是国泰航空于2024年12月通过Core Climate平台结算了5万吨自愿碳信用。 


 但这仅仅是起步。随着亚洲的自愿碳市场不断发展,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像香港交易所这样的资本枢纽,在连接资本和气候项目,发挥碳市场的潜力方面能够发挥甚麽作用,帮助亚洲地区加速迈向绿色未来。 


 我们相信至少有以下八个方面。 


 1. 倡导碳信用发挥适当作用 


亚洲不能单靠碳抵销来解决气候危机。香港交易所鼓励企业将直接减排措施放在首位。而碳信用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来抵销无法避免的碳排放。企业仍需要努力从源头减少排放。 


 例如,中国建筑国际通过Core Climate购买碳信用,以抵销香港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 PARK2)建筑项目的剩余排放量,使该项目成为中国首个碳中和建筑项目。 


 2. 促进国际认可的碳信用交易


 各类气候项目及其产生的碳信用产品,质量有高有低。 


 为帮助市场参与者筛选有品质保证的碳信用产品,Core Climate平台采用了国际认证标准。目前Core Climate上交易的碳信用均是来自经国际认证标准(包括黄金标准核证减排量(Gold Standard’s Ver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和Verra的核证减排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独立认证的项目。 


 我们也鼓励市场持续审查碳项目及其核证机构,提升自愿碳市场的信任度和透明度,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减碳进程。 


3. 提倡发行人披露ESG  信息,包括碳信用使用的相关信息 


香港交易所提倡发行人遵守国际认可的气候披露及汇报准则。在香港交易所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框架下,发行人必须披露碳信用的使用情况、可信度及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发行人使用碳信用的计划,以及碳信用将由哪些第三方机构验证或认证等信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强制披露,提升碳市场的透明度及标准化,并鼓励发行人将ESG纳入到其日常运营的策略中。


4. 跨境互联互通

提升互通性,对于在亚洲建立高效、流动性充裕的联合碳市场至关重要。但因为跨境联合碳市场涉及不同司法管辖区,所以发展难度很大。 


 目前,Core Climate 是唯一同时接受港元和人民币结算的碳市场。香港交易所也曾与中国内地的两个碳市场(北京绿色交易所和深圳绿色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分享专业知识,希望能探索未来跨境交易、结算及相关方面的合作。 


 香港交易所也于2022年成立了香港国际碳市场委员会,成员包括国际和亚洲碳市场专业人士、领先的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我们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助力香港发展国际碳市场。 


 5. 优化场外碳交易


由于碳信用产品的特殊性,全球市场中,碳信用主要以场外交易为主。但场外交易难免会影响市场效率。 


 Core Climate致力构建一个透明、高效的碳市场,减少场外交易中出现碳项目价格及信息不对等的情况。 


 Core Climate采用「货银对付」结算机制,有助降低对手风险,提升交易双方的信任度和交易效率,便利交易双方。 


 6. 采用新技术

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运用可能会使碳信用的追踪更加透明高效,并有助于跨境交易,我们因此对于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来解决现有碳市场问题持开放态度。 


 我们与香港金管局合作开展Ensemble项目,测试批发层面央行数码货币(wCBDC)用于银行间结算的可行性,以及探索采用分布式分类账  技术(DLT)将现实世界资产(包括碳信用)代币化的可行性。 


7. 搭建对话平台,促进交流


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需要各领域协同行动与国际合作。作为推动自愿碳市场发展的重要实践,香港交易所将于4月15日举办国际碳市场峰会,搭建跨区域、跨领域的对话平台。 


本次峰会为期两天,以圆桌会议、对话环节和主题演讲等形式,重点聚焦监管框架协同、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数码技术创新应用及区域合作等议题。 


 此外,香港交易所ESG Academy也持续为香港上市发行人提供市场教育及培训支持,协助企业建立ESG风险评估体系与管理机制,确保香港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也发布了《净零排放指引》,为企业设立净零目标提供参考指引,并鼓励企业通过Core Climate参与碳市场。 


 8. 发展可持续金融生态圈


香港市场提供的一系列可持续金融工具(如绿色债券、ESG ETF 和碳信用)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其中碳信用是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提高、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大家也逐渐意识到市场需要有更多的创新产品和工具。虽然 Core Climate 提供的产品目前以碳信用为主,但我们也正在探索其他潜在产品,以扩大市场生态圈,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更多选择。 

展望未来 

香港交易所的目标很明确 —— 释放资本市场潜力,致力推动亚洲加速实现净零未来。 


 值得关注的是,亚洲碳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极需要构建成熟的诚信框架,以激活市场流动性和活力。 


 如何构建这些框架也是本次国际碳市场峰会的重要议题。本次峰会由香港交易所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联合举办,邀请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和绿色技术公司齐聚一堂,就议题展开讨论,探讨自愿碳市场的发展方向。 


 本次峰会也将以国际证监会组织的指引为基础,关注如何提升标准、透明度和跨境互联互通,同时强调数码创新的关键角色,启发整个碳生态圈的对话和行动。 


 我们明白,资本市场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定会发挥关键作用。我们期待与香港、亚洲以及全球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全球净零转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发挥力量。 


 如欲进一步了解资本市场对推动净零转型的作用,欢迎参加国际碳市场峰会或浏览Core Climate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