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主要负责人就碳足迹核算评价的产品和碳标签的工作进展答记者问

时间:

2025-10-23

作者:

浏览次数:

近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5年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厅新闻发言人周国英,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张瑞凤,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处长关绣娟出席新闻发布会,厅宣教科技处处长罗林生主持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广东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相关情况,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主要负责人就碳足迹核算评价的产品和广东碳标签的工作进展情况答记者问。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交流合作处主要负责人就碳足迹核算评价的产品和碳标签的工作进展答记者问


南方网记者:《工作方案》提到在2027年将完成200个左右的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这些核算评价将涵盖广东哪些具体的重点领域产品?


关绣娟:谢谢你的提问。


关于2027年前要完成的碳足迹核算评价的产品,我们在设计这个目标时,主要是基于我省的产业特点和外贸需求来确定的。


一是广东省的优势特色产品。如电子信息、海上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纺织等,这些产品在我省的产量或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且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比较明显。所以开展这类产品的碳足迹核算评价,更有利于以点带面推动全行业减碳,促进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二是国际上有碳足迹核算报告要求的出口产品。比如刚刚周厅提到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首批要求报告产品碳足迹信息的,涉及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及氢6个行业;还有欧盟新电池法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各类电池产品披露产品碳足迹信息。所以我们在设计目标时,会优先聚焦电池、钢铁、铝等行业,组织遴选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开展碳足迹核算评价,从而提升企业应对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的能力。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刚才周厅展示了广东碳标签,我们之前曾对此进行过采访报道,也了解到目前广东碳标签已经实现了粤港互认。能否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关绣娟:谢谢你的提问。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香港、澳门更是具有良好的衔接国际制度规则基础。开展粤港澳碳足迹互认,可以为国家推进碳足迹国际互认工作积累经验。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粤港碳标签互认工作。具体操作上,主要是依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技术层面推动核算规则的互认,从而实现产品通过一次核查可同时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碳标签两张证书。2023年,推动由广东碳标签专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签订《关于共同合作开展粤港碳标签互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在广东选择典型出口企业和产品开展互认示范。去年9月,首批5款产品成功获得广东碳标签和香港产品碳足迹标签双证书。


《工作方案》也对粤港澳大湾区碳标签互认工作做了一些设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大湾区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碳足迹跨境互认互信工作。一是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联盟,推动粤港澳三地的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共同参与进来,为深化碳足迹互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推动粤港澳三地碳足迹核算评价方法、分级评定和应用场景等逐步实现互认互信,加强规则衔接,探索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湾区标准”。三是选取典型产品继续开展互认示范工作。今年,我们又在珠海市选取了7款典型产品进行第二批粤港互认示范工作,接下来希望通过推动更多产品开展互认示范,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四是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试点工作,联合港澳积极推动碳足迹国际互认。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