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观点 │ 碳市场:用气候行动来连接资本与企业

时间:

2023-11-22

作者:

浏览次数:

2023年的夏天,极端天气肆虐,许多纪录都一一打破。香港在短短五个星期内经历了两次台风和两次暴雨,放眼世界各地,热浪、山火、飓风、水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造成严重破坏。科学家最近确认2023年的夏天是有史以来最热的夏天,气温更是'大幅升高'。

这些事件无不在敲响警钟,提醒我们气候变化现已迫在眉睫。全球暖化带来的影响随处可见。

为尽量减轻全球暖化,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坐言起行,努力达成《巴黎协定》所订下的目标,于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45%,并于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现时距离2030年仅余七年,我们若想保护自己的地球家园,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资本市场助力气候行动


目前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动用的资金额已十分庞大。据罗兵咸永道(PwC)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ESG相关的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达到18万亿美元,并预计将于2026年上升至34万亿美元。运营资本市场的交易所和基础设施供应商(例如香港交易所)在这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协助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平台及渠道,连接资本与气候机遇,推动迈向净零排放。

事实上,这些机构已经开始行动,例如推出绿色债券、ESG指数和碳ETF等。市场近年出现的众多可持续金融工具中,碳市场急速发展,迅速成为连接私人资本(例如来自企业、学术机构及业界团体)与环保项目(例如新能源生产及自然保护等领域)的主要机制之一。

随着企业对气候行动的决心越来越强,加上市场致力提高碳信用的质量和披露规定,所以尽管眼下宏观环境市场充满不确定因素,未来市场对碳信用的需求只会继续上升——2021年全球的自愿抵销碳排放市场价值已达20亿美元,五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2亿美元左右,增长表现非常迅速。

虽然大部分发展较为成熟的自愿碳市场都位于欧洲和美国,亚洲近年已迎头赶上。随着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商开始着手减碳,2019年至2021年间全球最多自愿碳抵销交易的地区便是亚洲。自2021年起,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台湾和印尼等地都先后建立了自己的自愿碳信用额交易平台及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一年前推出了香港自愿碳市场Core Climate,旨在连接资本与气候相关机遇,助力携手迈向净零世界。尽管Core Climate推出的时间不长,但参与者数量已达到接近70个,约为推出时的三倍。目前Core Climate上有来自亚洲、南美洲和非洲三大洲合共逾40个优质项目,涵盖林业、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多种计划。

碳市场取得增长的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1) 碳市场为应对气候所需的技术提供资金,以及 (2) 碳市场帮助企业实现净零策略。

为新技术和气候应对行动筹集资金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及开发新技术,以减少、消除碳排放,才可望达到净零转型。可是,任何新技术都会面临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研发投资才能付诸实践。按气候政策倡议(Climate Policy Initiative)预测,到了2030年,全球气候融资每年需要超过4万亿美元的投资,较2020年的水平上升近六倍。麦肯锡(McKinsey)则预测,亚洲每年需要3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才能于2050年之前达到净零排放。同时,世界经济论坛指出,中国需要合共20万亿美元才能于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

这些无不是庞大的巨额投资,而自愿碳市场是实现净零目标的重要一环。自愿碳市场能够迅速扩大规模,从而让大量资金可以与高潜力、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互相连接。具体而言,碳市场上交易的信用额(或证书)代表着从大气中消除、避免或减少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它们通常涵盖植树造林项目以及再生能源和碳储存等技术驱动计划,全部都是对减缓全球暖化举足轻重的重要元素。

举个例子,一家成立了八年的美国农业科技初创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最主要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可持续农业来捕捉碳并将其储存于土壤中。为发展这一潜力,这家美国农业科技公司想办法激励农民采用其碳储存技术并且长期使用。最后,该公司选择透过碳信用额为农民采用碳储存技术这一行为提供实质回报,让农民可以透过碳市场获得大规模的持续收益。

为公司提供迈向净零排放的实用方法


碳市场除了将资金引入创新的减碳项目外,也有助支持企业迈向净零排放。

企业本身也是碳排放的来源之一,在净零转型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而事实上,许多企业已经订立了净零排放目标。于2023年6月,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全球规模最大公司排名)中有近一半公司订立了净零排放目标,远高于2020年12月的约400家。但企业的挑战在于,虽然都希望进行低碳转型,但实现净零排放的过程繁复,且往往耗时数十年,许多公司都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在这方面碳市场便可以助企业一臂之力。

要制定净零排放策略,公司必须先计算他们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这一数据通常是采用获广泛认可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计算得出。得到相关数据后,公司便可以购买碳信用额来抵销其碳排放,同时采取措施使其营运向低碳转型。购买碳信用额来抵销碳排放是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无异于把公司的碳足迹与金钱划上等号,每年带来切实的成本压力,可望推动公司采取实际减排措施去降低成本。

因此,碳市场让公司能够计算其碳足迹'成本',继而启程迈向净零排放。碳市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公司在没有其他替代方案下(例如航空业的碳排放)也可以抵销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领导力。

其中一个例子是一家总部位于欧洲的全球再保险公司,该公司承诺购买的碳证书,其内部碳价格由2021年的每吨二氧化碳100美元逐步增加至2030年的每吨二氧化碳200美元。这样高昂的内部碳价格(公司称之为碳转型税)自然会促使该公司作出有意义的减碳行动,助其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回归初心

碳市场帮助企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同时连接资本与减碳项目,在推动气候行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全球自愿碳市场的急速增长便突显了其重要性。

香港交易所深知碳市场是我们实现净零未来不可或缺的平台,因此我们诚邀发行人、投资者及公司企业加入香港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协力为全新气候项目、技术及商业模式筹集所需的投资资金。

最近,我们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探索两地碳市场联通合作及气候融资的机遇,进一步展现我们对实现净零未来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