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香港举行,多部门重磅发声速览

时间:

2024-11-26

作者:

浏览次数:

11月19日,香港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香港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并致辞。峰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等发表讲话,谈及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金融业深化对外开放等举措。以下为讲话内容要点:


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香港举行,多部门重磅发声速览

何立峰: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既是香港所需,也是国家所重


何立峰指出,习近平主席和中央政府始终十分关心、高度重视香港发展。在中央大力关心支持、特区政府有力带领和香港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金融体系保持充沛活力。实践证明,有“一国两制”保驾护航,有国家鼎力支持和各界共同努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必将进一步稳固,香港一定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何立峰强调,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好、巩固好、发展好,既是香港所需,也是国家所重。中央始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进行定位,将持续完善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政策体系,一如既往、全力以赴为香港深化金融改革发展、维护金融稳定安全提供充分支持和保障。


何立峰指出,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将始终坚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没有变也不会改变。国家好,香港一定好;香港好,国家会更好。希望香港紧紧抓住国家改革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度拓展金融开放合作,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守护好金融安全,在新征程上不断谱写“一国两制”实践精彩华章。


李云泽: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鼎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悉心引导下,香港金融业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巩固,“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作用进一步凸显。香港国际金融机构集聚,为中国内地金融业“引进来”“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球前100家银行中有73家在香港设立了机构,前10大保险公司中有7家在香港开展业务。在港中资银行保险机构总资产占中资全部海外资产的一半,中国内地港资银行总资产占在华外资银行近一半。作为世界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枢纽,全球约80%的离岸人民币业务通过香港结算。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的投资七成以上通过香港进入,内地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八成在香港完成。我们坚信,随着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香港将进一步兴旺发达、共享荣光,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也将焕发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再创辉煌。


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国家发展始终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和支持。今年以来,中国内地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尤其是9月下旬以来,随着中央政府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消费、服务业、进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M1和居民贷款增速等金融数据显著改善,各种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社会预期持续向好,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中国内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为香港金融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目前,中国内地金融业总资产约490万亿元人民币,银行业、保险业规模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运行整体稳健,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资本和拨备总额约50万亿元,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6%,主要“体检指标”都处于“健康区间”,尤其全国性银行资本充足率近16%、拨备覆盖率超240%,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发展解难题、以增量盘存量,重点领域风险稳步收敛。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一省一策”制定风险处置方案,重点地区高风险机构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信社和村镇银行改革稳步实施。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突出“以城市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并出台取消限购、限售以及降低首付比例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市场信心明显改善。今年10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成交量止跌回升,二手房成交量连续7个月同比增长,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连续6个月上升。积极支持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期出台的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等一揽子化债政策,将有效缓释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我们指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开展债务重组、展期、置换,有序压降存量债务规模,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我们将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综合施策,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适配性,在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定。


金融监管总局坚定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前不久签署的CEPA修订协议中,新增了多项金融开放举措,包括取消港澳金融机构投资入股内地保险公司20亿美元的总资产要求,允许港澳银行内地分行从事银行卡业务等。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大力支持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下,巩固提升独特地位和优势,长期保持金融繁荣稳定,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


一是持续提升金融业对港澳开放水平。尽快完成涉及CEPA新开放措施的法规调整,推动相关实例落地。探索推动监管机制和规则相互联通,研究出台提升大湾区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


二是积极支持香港总部经济建设。鼓励中资银行保险机构在香港设立境外区域总部。支持两地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全方位协作,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三是助力香港国际风险管理中心建设。支持更多内地保险公司在香港发行巨灾债券,支持香港国际再保险市场加快发展。鼓励在港中资银行参与香港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建设。


四是深化两地养老金融合作。推动大湾区跨境养老保险合作,服务香港居民北上养老需求。支持两地保险机构合作开发跨境医疗险产品。


五是支持香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两地银行保险机构在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深度合作,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六是携手应对风险挑战。进一步健全两地金融监管沟通机制,加强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完善相关风险应对安排,全力支持香港金融业安全稳定运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金融监管总局将不断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在华外资机构更加全面深入参与中国金融市场,诚挚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


开放合作是历史潮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正如本届峰会主题所言,虽有变局,终能扬帆远航。


吴清: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底层逻辑将更加稳固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将会更加稳固,也将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中国证监会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部署,紧扣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资本市场企稳回升,体现出较强的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突出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集聚。目前全市场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700家。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经有260多家公司披露了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并购重组中的重点。


二是突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证监会督促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经营治理水平,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持续回报投资者。


三是突出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证监会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权益类ETF规模今年已经先后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大关。


四是突出严监严管,净化市场生态。针对财务造假的顽疾,证监会加强部级协调和央地协同,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强化立体化追责。今年前10个月,证监会查办的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同时充分考虑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情,证监会将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规范发展,对股份减持、量化交易等,及时完善制度规则和监管措施,进一步推动公平、公开、公正。


五是突出增强各方政策合力。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政策利好和政策工具来稳定投资者信心。证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快速推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互换便利首批500亿元操作已经落地,有超过12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安排。


吴清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A股、港股和海外中国资产交投都比较活跃。


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发展、促稳定,着力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和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抓紧健全强监管、防风险的制度机制,多举措强化投资者保护质效,不断提升市场吸引力、竞争力和内在稳定性。


中国证监会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目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资。


一是将进一步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的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是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存多凭证互联互通,吸引全球中长期资金。


三是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以及风险管理的需要。


四是深入开展证券期货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期性,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的便利度。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逐步落地,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将会更加稳固,也将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形势,中国证监会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国九条”部署,紧扣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强本强基、严监严管,着力稳市场、稳信心、稳预期,资本市场企稳回升,体现出较强的韧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是突出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提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先后出台了“科创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增强了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支持优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集聚。目前全市场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2700家。9月份“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已经有260多家公司披露了资产重组相关事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并购重组中的重点。


二是突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投资者是市场之本,上市公司是市场之基。证监会督促上市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经营治理水平,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持续回报投资者。


三是突出加快推进投资端改革。今年9月,证监会会同中央金融办出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着力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的堵点、痛点,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证监会稳步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特别是指数化投资,权益类ETF规模今年已经先后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大关。


四是突出严监严管,净化市场生态。针对财务造假的顽疾,证监会加强部级协调和央地协同,加快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开展打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专项行动,强化立体化追责。今年前10个月,证监会查办的相关案件658件,罚没款金额110亿元,同时充分考虑A股市场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情,证监会将坚持趋利避害、突出公平、规范发展,对股份减持、量化交易等,及时完善制度规则和监管措施,进一步推动公平、公开、公正。


五是突出增强各方政策合力。在中央政府领导下,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的政策利好和政策工具来稳定投资者信心。证监会会同人民银行快速推出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目前互换便利首批500亿元操作已经落地,有超过12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安排。


吴清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A股、港股和海外中国资产交投都比较活跃。


下一步证监会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发展、促稳定,着力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和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抓紧健全强监管、防风险的制度机制,多举措强化投资者保护质效,不断提升市场吸引力、竞争力和内在稳定性。


中国证监会将锚定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目标,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资。


一是将进一步保持境外融资渠道的畅通,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的备案效率,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更好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是继续拓展与境外市场互联互通,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拓展存多凭证互联互通,吸引全球中长期资金。


三是深化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对外开放,更好地满足国际投资者多元化的投资选择以及风险管理的需要。


四是深入开展证券期货跨境监管与执法合作,持续加强与国际投资者的常态化沟通,切实增强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期性,不断提升外资机构来华展业的便利度。


朱鹤新:近期出台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近期国家金融主管部门出台的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第一,近期央行降准降息,减轻了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有利于促进消费;第二,央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看房量和交易量都在上升;第三,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政策已经落地,股债市场投资者信心在增强。


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近期看房量数量在上升,交易量也在上升,这说明政策效果在逐步显现。


朱鹤新还强调,香港在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丰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完善人民币流动性安排。


优化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境内证券期货投资基金的管理方面,外汇管理局进一步优化了登记和汇兑管理手续,拓宽了外汇风险管理的渠道;并推动了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入市等政策。目前,外汇管理局已经批准QDII数量超过两百家,规模超过1600亿美元,有力支持国内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


下一步,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巩固提升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朱鹤新表示,首先把已有的政策用好用实,然后结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金融环境变化,进一步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原则的基础上,推动金融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不断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来源|国家监督管理总局 证监会发布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