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香港金发局发表题为《内地碳市场国际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的研究报告。报告透过分析香港在支持内地碳市场国际化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建议包括:(一) 刺激碳信用的市场需求 、(二) 建立“碳市通”,促进跨境碳交易、(三) 成立由非政府组织营运的碳登记系统,提高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和管治力度、(四) 提供有关碳信用的法律确定性以吸引碳需求、 (五) 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碳市场生态系统,涵盖强大的碳相关专业服务,并配备先进技术支持碳交易。
在全球寻求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过程中,碳市场扮演了关键角色,提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更可持续未来的有效机制。香港成为碳交易首选之地的潜力仍尚未完全开发。报告数据显示,全球自愿性碳市场规模(不包括内地),预计将从目前的7.2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00亿至400亿美元。与此同时,内地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强制性碳市场,预计其自愿性碳市场到2030年将增长至10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自愿碳市场。报告指出,全球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自愿碳市场,突显香港建设顶尖碳市场交易中心并强化其整体生态系统的迫切性和机会。香港金发局行政总监区景麟提到,相信香港可成为跨境交易枢纽,加强内地碳市场与国际市场连结。香港金发局主席李律仁表示,香港有潜力通过支持内地日益增长的碳市场国际化,成为区域领先的碳交易中心。此举符合国家建成有效、有活力且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的策略。报告预计,未来钢铁、水泥、铝产业等将纳入内地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信用需求量将增至4亿吨。而内地要达到“3060”双碳目标,仍需要庞大的投资,但国际投资者很大程度上仍无法参与内地碳市场,国内强制碳市场碳价也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报告强调,引入国际投资者可改善全球对内地碳市场的看法及信心,增强营运活力。此外,报告提出多项建议,包括刺激碳信用的市场需求、建立“碳市通”,促进跨境碳交易、成立由非政府组织营运的碳登记系统,提高碳信用的国际认可度和管治力度、提供有关碳信用的法律确定性以吸引碳需求、发展一个充满活力的碳市场生态系统,涵盖强大的碳相关专业服务,并配备先进技术支持碳交易等五方面内容。香港金发局表示,相信这些举措将增强市场流动性和效率,促进创新金融产品和碳交易风险管理工具的发展,并巩固香港作为全球碳市场领导者地位,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638700318843659653480765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