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分享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线上分享会NO.63#成功举行

2024-10-24

10月24日下午,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主办的第六十三期“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线上分享会”成功举行,本期的分享主题为《碳金融:推动低碳绿色发展新动力》。


【线上分享会】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绿色及可持续金融线上分享会NO.63#成功举行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碳排放权交易应运而生,碳金融作为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兴起的金融模式,被国家顶层政策文件连续提及——202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丰富与碳排放权挂钩的金融产品及交易方式,逐步扩大适合我国碳市场发展的交易主体范围”;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创新。”标志着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


广义的碳金融涵盖所有服务于温室气体减排的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活动,而狭义的碳金融主要是各类基于碳排放权的金融交易活动。作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关键抓手之一,碳金融凭借其独特的资源配置功能,精准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中国银河证券作为最早布局ESG和“双碳’研究的券商之一,不仅在自身经营中积极践行ESG理念,更通过投行和投资联动、境内与境外业务联动,形成了银河特色综合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中国银河国际双碳创新中心是银河证券的境外平台,该平台围绕气候投融资为企业进行咨询,并可为企业进行碳达峰路径的规划。而银河证券凭借全牌照业务,可为企业提供包括REITs、基金,发债等服务,从而促进绿色融资往气候变化应对。


本期分享会邀请中国银河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执行董事、双碳创新中心负责人李栩然博士作为嘉宾。分享国际及中国碳市场、绿色金融历程与发展,碳税和欧盟碳关税等国际绿色壁垒,以及国际绿色壁垒下企业的应对方法。


李栩然博士带领团队打造了全国第一个跨境碳期货产品,并筹备国内首个“保险+碳期货”产品,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应对碳关税的金融工具;牵头完成全球首只运用“无人机+碳卫星”认证的绿色债券发行;成功推动国内首单“一元碳汇”跨境销售,并获得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卓越跨境金融服务大奖”荣获特等奖;建立了第一支 QFLP 跨境碳基金,是首支北向资金参与服务境内碳市场发展的基金;参与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指数 ETF 的发行,是全球首只覆盖亚太地区的低碳 ETF及新交所有史以来上市募资规模最大的股权 ETF。他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之一,在2023 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排放交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碳市场发展研讨会中被选举为碳交易专委会委员,同时也是香港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的秘书长,并获邀作为专家加入香港金融发展局碳市场机遇工作组。


李栩然博士介绍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碳市场机制,国内外碳金融发展趋势对比,和日趋激烈的碳资产定价权之争,重点讲解了定价机制和影响碳价的重要因素,介绍了国内及香港主要碳市场交易平台。他表示,境内外多个区域碳市场已运作多年,已形成资源竞争(即碳资产)关系,中国碳市场作为全球碳市场中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在复杂的国际博弈手段中,中国应全力紧抓“绿色经济”的风口,争取碳资产定价权,构建成熟的碳资产价格发现机制将是必然选择,亦将给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机遇。


李栩然博士以新加坡碳税市场为例,说明面对复杂的区域碳市场体系,企业应通过碳足迹和碳核算和碳金融工具应用来应对不断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并通过大量的碳金融工具应用案例介绍,重点讲解了跨境收益互换产品、ESG投资评价框架搭建,以及区域碳市场对碳金融工具和运用情况。他指出,从微观层面来看,通过碳交易的形式增加额外的收益,像CCER等标准都可以在相关项目上适用,这体现了碳本身使用价值。包括买方,无论项目是进入强制市场、最终实现减排的履约,还是进入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企业均可拿来提升ESG的表现,这是碳使用价值的体现,从而实现投融资价值的分享。


在互动环节,李栩然博士就线上观众提出的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重启背景下,金融机构在CCER项目开发的哪些环节和领域可以提供怎么的支持;金融机构在帮助内地企业“出海”、应对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等方面还有哪些产品或举措等问题逐一进行了解答。


第六十三期线上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近300位观众线上观看了本场直播。


碳金融的发展依赖于碳市场的成熟度和交易活跃度。广东碳金融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发展态势良好,但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仍面临一些备受关注的问题,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将持续加强碳金融相关能力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向低碳绿色方面转型。